
全世界约有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罹患骨质疏松性骨折,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而出现症状,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摔成骨折。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并通过促进新骨形成减少骨折易感性的特性,在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及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引起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因初期无明显症状,被称为“寂静的疾病”。中国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约有9000万人罹患此病,其发病率与年龄息息相关,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2018首次发布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引发骨骼疏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绝经期、营养不良,不足的钙质和维他命D的摄取,运动不足、体重偏瘦、吸烟和酗酒。
骨质疏松本身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变形、骨折可致残,使患者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会增加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等,不仅让存活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专家表示,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导致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失衡,活动量不足,长期酗酒、吸烟和嗜食含咖啡因的食品,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利尿剂药物等。与代谢性疾病等其他慢性病一样,骨质疏松症干预的基础是生活方式干预。专业人士建议:平时在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钙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的测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

目前骨质疏松症多采用药物干预或激素疗法,直接刺激骨生成以增加骨量,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长期的药物治疗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考虑到慢性病需要长期持续干预,干细胞再生医学技术将是干预骨质疏松症更好的替代选择。在骨质疏松性人群中,骨密度降低和骨折愈合能力的减弱与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能力减弱有关,由于干细胞能够分化为成骨、软骨、脂肪,因此,干细胞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潜能性细胞,而且其在特定诱导条件下能向多种细胞系分化,来源丰富,获取途径比较方便。使用干细胞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情,直接或间接增加成骨细胞数量。《Nature》杂志此前发表了两项骨骼生成研究。研究指出,骨骼的血管中含有特殊的内皮细胞——干细胞,这些细胞的信号能够支持骨骼的成熟和再生。这一发现具有直接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延缓衰老带来的骨质损失,促进骨骼的再生。日前,发表在《干细胞杂志》上的临床研究显示,围产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改善身体功能。这是首次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干细胞临床治疗。这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涉及到的药物有特立帕肽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立帕肽是一种骨质疏松症药,优先刺激成骨细胞活性。科研人员设计了2个组别:(1)单独使用特立帕肽(2)特立帕肽联合间充质干细胞(下称联合治疗组)。在20名患者中,其中14名患者完成了随访评估,其中7名来自单独使用特立帕肽组,另外7名来自联合治疗组。1年的随访评估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特立帕肽治疗是可行和可耐受的,通过促进骨结构对骨折愈合有临床益处。另外还发现,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等方面有明显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已被报道为干预骨质疏松症和OVCF的一种新的策略疗法,主要是因为能够分泌直接或间接参与骨修复的因子,并能够回输到组织中,分化为有功能的成骨细胞。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干预骨质疏松症已进行到临床治疗阶段。目前已有的大量临床数据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是很有希望的骨再生疗法。随着对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的了解加深,并进一步结合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未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修复潜力将得到更大更好的发挥。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