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患脂肪肝人数已超过2亿。更有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在内,中国慢性肝病患者人数可能超过4.47亿。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脂肪肝患病率已达25%以上,并且还在逐年增加,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脂肪肝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会逐渐发展成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干纤维化、肝硬化等几个阶段。根据研究表明单纯性脂肪肝的患者会有两成左右会进展到脂肪性肝炎,这个数字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但一旦出现脂肪性肝炎这个阶段,将会有六成的病人会发展到肝纤维化。而到了肝纤维化这个阶段肝硬化也就成为必然了,如果不能抑制成功就可能会变成肝癌。《柳叶刀》表明:心血管疾病风险会随着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与非脂肪肝人群相比,更严重脂肪肝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119%, 特别是在肝纤维化阶段,风险升高150%。防治脂肪肝除了服药、生活方式(运动、控制饮食、合理休息)的调节等传统对策以外,国内生物医学领域学者发现,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正常人的肝组织中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不少人觉得脂肪肝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瘦子们更是觉得脂肪肝离自己很远。但很多20多岁的人拿到体检报告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是轻度或中度脂肪肝了。脂肪肝到底怎么得的?为啥连瘦人都难逃一劫呢?《中国脂肪肝治疗指南》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经达到12.5%~35.4%,发病率已经排到了肝病的第一位。肝脏是脂类合成、运转和利用的场所,并不能大量储存脂肪。当肝脏内脂肪运转失去平衡,脂肪在肝细胞内积聚,就会形成脂肪肝。权威资料表明,肥胖症、酒精中毒和糖尿病是脂肪肝最主要的三大病因。肥胖与脂肪肝潜在的因果关联早已众人皆知。但不少医生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很多西方人看着很胖,但并没有脂肪肝;而不少中国人看着很瘦,肝脏却已被脂肪包围;人群中约三成属于标准身材的人患有脂肪肝。这是因为西方人多为全身性肥胖,胖得“明显”;而中国人胖得“隐晦”,多为臀腹部肥胖,也称中心型肥胖,是内脏脂肪过多的表现。不少中国人体重略微增加,就会明显反映在腰围上。他们的四肢并不显胖,躯干看着也不算臃肿,但一脱衣服“肥肚腩”就暴露出来。中国在BMI(体质指数)分类中加了一个额外条件,就是腰围切点,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就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尤其应警惕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可能。此外,门诊不少脂肪肝病人的年龄已经滑到20岁以下,其发病多与大鱼大肉的饮食、过量饮酒、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脂肪肝主要分为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个疾病看似简单,实则发病率不断提高,而且发病年龄比以前更加提前,越来越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同样应该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理论上,单纯性脂肪肝在去除病因后,脂肪肝可完全恢复正常。即使到了脂肪性肝炎阶段,如果给予积极的治疗,病变的肝脏也可完全逆转。但如果发展到了肝硬化阶段,即使积极治疗,病变的肝脏也不可能恢复正常。因此,发现脂肪肝后应当尽早进行治疗,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若没有及时发现脂肪肝或者体检查出来却不重视,不抓住时机进行治疗,任由脂肪肝发展,当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时,脂肪肝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了。长期忽视治疗,到最后不仅会引发肝硬化、肝癌,同时还会引起身体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一些心血管疾病,诱发脂肪性肝纤维化等,甚至会出现肝细胞癌,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患上脂肪肝的人尤其要注意饮食、运动、作息等习惯,若能够合理,是可以治愈单纯性脂肪肝的。对于较为严重的,合理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帮助他们减轻症状。酒对于脂肪肝患者而言,是坚决不能再碰的了。因为肝脏受损,无法对酒精全面分解,导致酒精长期存在身体里,不仅会对肝细胞造成更严重的破坏,还会降低肝脏对脂肪的分解,继续加重脂肪肝的进展;油炸食品中含有很多的胆固醇,进入身体后会生成脂肪,这样一来无异于加重了身体的脂肪含量,此外由于脂肪肝患者本身对脂肪类物质的代谢形成了阻碍,如果长期食用这类食品,会加重脂肪肝;另一方面,如果身体摄入了过多的糖分,就会对肝脏的代谢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从而导致身体不能吸收,而这些多余的糖分则会被转化为脂肪,进而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中加重病情。实际上,对于脂肪肝的治疗,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戒烟戒酒戒糖:患上脂肪肝的人对烟酒需要格外注意,很多时候,患上脂肪肝的人多是因为社交场合烟酒不适量摄入引起的,这时候尤其要注意做到戒烟酒,以免加重症状。对于高糖类食物,脂肪肝患者也要忌口。多吃蔬菜:蔬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成分,对于患上脂肪肝的患者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注意运动:运动是治疗脂肪肝极为重要的方式,正如他人所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为生活带来另一番景象。周一至周五很多人都还在工作状态,无法做到完全进入运动的状态,此时段可以每天下午或是晚上的时候抽出部分时间跑步或是慢跑,大约30分钟。平时的买菜、做饭、打扫、做家务也是运动的方式,也有助于减轻肝脏脂肪。周末的时候不再那么繁忙,此时便可以加强运动量。误区四、脂肪肝和糖尿病互相之间没有关系
脂肪肝常常和糖尿病“串通”起来危害健康。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产生糖代谢障碍,脂肪动员增加,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高胰岛素血症会促进肝脏对脂肪酸的合成,使大量的脂肪酸蓄积在肝脏,转化成脂肪沉积在肝中。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化后,降糖药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将减弱,使血糖水平波动,容易出现脂代谢异常而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又反过来影响血糖控制,造成恶性循环。误区五、有了脂肪肝就得服用降血脂药物
生病就要吃药,这一点可以说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但有些疾病不需要吃药,只需要人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注意,对身体进行调养即可保证病症被有效治愈。脂肪肝就是其中之一。脂肪肝患者只要肝功能水平正常,体内各项指标达到标准水平,是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需要的只是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饮食与运动相结合:这一点可以说是治疗脂肪肝的基础。对饮食进行控制,加强体育锻炼,不仅一方面能够降低人体对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另一方面还能加强人体对身体中多余脂肪的消耗,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此外,脂肪肝患者通常都是长期不运动,因此在下肢静脉上也容易出现阻塞,进而影响到肝脏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加重脂肪肝。合理摄取营养:营养治疗也是脂肪肝得以治愈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将身体的脂类物质控制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同时再以此为基础,对身体中出现的营养不良等问题进行纠正。例如在生活中多吃一些可以去除油脂的蔬菜,诸如苦瓜之类,从而促进肝脏对脂肪类物质的分解、代谢和转运,从而保证肝脏内的脂肪能够存在于正常范围。保持情绪稳定:这一点是中医理疗的原理。中医讲,肝主疏泄,因此好的情绪能够保证肝脏的气血畅通。而对于脂肪肝患者而言,通常情况下情绪都会相对低沉,闷闷不乐,其实这是不对的。脂肪肝患者想要尽快保证脂肪肝治愈,需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面对生活,避免肝气郁结,对肝脏造成二次伤害。新鲜水果富含水分、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无疑有益于健康。然而,水果的保健作用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水果含有一定的糖类,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诱发肥胖。另外只吃水果蔬菜,只会让你更加饥饿,代谢更加紊乱,血糖水平不稳定;而且,素食者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脂蛋白合成减少,肝细胞脂肪转运障碍,反而会引起或加重脂肪肝。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都不宜多吃水果。当前我们应时刻考虑膳食热量过剩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应尽可能选用苹果、梨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且量不能太多,必要时以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代替水果;尽量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进食水果,以减少正餐进食量。同理,富含蛋白质和钙的牛奶适量饮用有益于健康,但是睡前一杯牛奶易导致热量过剩,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就不合适。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技术不断发展,为多种肝病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干细胞疗法在脂肪肝转化为肝硬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其预期寿命。干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分泌抗纤维化细胞因子,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诱导凋亡,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减少肝纤维化。正常人的肝脏具有免疫功能,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肝脏免疫功能异常,产生炎症。炎症在肝病的整个阶段持续存在,抑制肝脏炎症反应的过度表达是改善肝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干细胞抑制KCs细胞,减少TNF、IL17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并且分泌前列腺素E2等调节性因子促使M1型巨噬细胞转化成M2型巨噬细胞,同时上调Treg细胞,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Sakaida等人研究发现,干细胞抑制多种促炎因子的表达,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保护未受损的肝细胞;干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激活肝祖细胞的分化增殖,修复已受损的肝细胞,从而改善肝功能。Li等人临床研究发现,给肝硬化行门静脉栓塞术后的受试者过继外源性干细胞后,可促进体内残肝再生,并且观察到部分干细胞在肝脏处分化为肝细胞。对3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受试者(符合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基础干预加干细胞治疗,作为观察组;2个月后随访,与只进行基础干预的33例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清TBIL、ALB、PT肝功能指标 和 HA 变化更加显著。目前干细胞疗法在脂肪肝转化为肝硬化的应用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改善肝功能的效果显著,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