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很多人都可能饱受胃部疾病的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全球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仅仅在中国的肠胃病患者就有1.2亿,其中以慢性胃炎最为普遍,发病率高达30%。
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萎缩性改变,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数没有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满、早饱、嗳气、恶心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少部分患者还可有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或者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左图为内镜下正常胃粘膜,右图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下的血管网明显显露,或者呈粗糙和细颗粒状的外观。肠化是指胃黏膜部位的正常上皮细胞逐渐被肠型上皮细胞取代,即胃黏膜中出现了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从而导致胃黏膜损伤,削弱了其正常消化吸收和蠕动的功能。 被确诊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最担忧的问题便是“癌变”。目前,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的患者,发生异型增生和癌变的风险大大提高。 有数据显示,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胃癌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5倍,且胃癌风险随胃黏膜病变炎症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部分胃炎到可怕的胃癌只有“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四步,但有些胃癌甚至不需要经此过程演变。 不过,萎缩、肠化在5年内演变成胃癌的概率仅0.1%左右。因此,虽然萎缩、肠化被称为“癌前病变”,但也不必过度焦虑,适度随访、合理治疗才是关键。 针对有萎缩和肠化的患者,密切随访胃镜非常重要。年龄超过40岁,没有特殊疾病,既往也没有息肉或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可以3-5年检查一次,用于早期发现一些病变。 如果有胃癌家族史或既往有溃疡、息肉、腺瘤、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疾病的患者,可以适当提高复查频率。例如,伴有肠化生的轻度或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2-3年复查胃镜。累及全胃的萎缩及肠化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高清染色胃镜。 首先对因治疗。“内因子抗体”只是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比较常见的病因还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胰液长期反流刺激胃黏膜,长期食入粗糙或刺激性食物,酗酒,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药物等,根据不同病因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生活习惯的改变,例如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补充维生素B12、微量元素硒或叶酸等。 其次对症治疗。针对上述提到的腹胀、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相应给予促胃动力、补充消化酶、抗反流等药物治疗。通过对因和对症治疗,能大大改善相关症状,同时阻断幽门螺旋杆菌、胆汁等对胃黏膜的刺激,减缓萎缩、肠化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干细胞在治疗胃疾病上显示出巨大潜力。干细胞是一类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拥有更加鲜活的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修复身体损伤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慢性胃病归根到底,其实是人处于亚健康状况,生理机能下降的一种体现。“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是保护胃健康的最佳手段。及时地补充健康有活力的干细胞,让它们对人体各系统衰老退化的细胞进行全面修复和更新,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预防胃病,维持身体年轻态。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