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所有人都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带状疱疹。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此外,患有慢性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由于免疫力降低,更需要注意疾病发生风险。图: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如刀割、电击、灼烧、针刺,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带状疱疹所带来的疼痛体验往往让人“闻风丧胆”。一旦罹患带状疱疹,患者可能会经历4个阶段的疼痛:皮疹出现前的疼痛,急性期疼痛,亚急性期疼痛以及慢性期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有慢性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得带状疱疹后,感受到的痛感更强。据研究显示,超过95%的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呈阳性,这意味着,约95%的人群都是带状疱疹的潜在患者。中老年人发生皮肤痛痒的概率远高于年轻人。在临床上,带状疱疹疾病早期容易被误诊,往往延误治疗的黄金时机,导致疼痛时间长、疼痛反复发生。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行业期刊《PAIN》上发表了题为《Protective role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neuropathic pain conditions》(自然杀伤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报告。文献截图:自然杀伤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保护作用该临床研究,临床人员共收集了41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和多发性神经病(PNP)患者脑脊液(CSF),通过流式分析其中的淋巴细胞亚群,研究人员发现NK细胞的占比与机械性疼痛敏感性(MPS)之间存在负相关,如果NK细胞占比低,疼痛状况会恶化。因此,临床研究人员认为NK细胞似乎在神经炎症级联反应中起着保护作用,并可用作慢性疼痛的标志物。
2023年8月,英国牛津大学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行业专业期刊《Trends in Neuro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neuropathic pain》(自然杀伤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治疗潜力)的研究成果。
在报告中,研究人员指出NK细胞有能力清除可能导致疼痛的受损神经细胞,未来或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NK细胞可能针对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的多种关键细胞成分,通过NK细胞在周围神经中的直接细胞毒性或免疫调节发挥作用。2019年2月,英国牛津大学、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等联合研究团队在行业权威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Natural Killer Cells Degenerate Intact Sensory Afferents following Nerve Injury》(神经损伤后自然杀伤细胞退化的完整感觉影响)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NKG2D的内源性配体维甲酸早期1(RAE1)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的成年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重新表达,引发损伤轴突的选择性变性。NK细胞功能与损伤传入神经变性引起的感觉丧失相关,并降低了损伤后超敏反应的发生率。研究证明,直接细胞毒性体现在NK细胞能够识别受损神经元细胞表达的RAE1抗原,从而裂解受损的神经细胞,从而恢复神经功能。总之,NK细胞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疼痛并恢复神经功能。它们参与修剪神经元的过程,当神经元受到损伤或出现功能失常时,NK细胞帮助清除错误的神经连接,从而缓解疼痛。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