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有四种类型的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展性卒中(SIE);完全性卒中(CS)。TIA无脑梗死存在,而RIND、SIE和CS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存在。
脑卒中的后果严重
世界卒中日是在2004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5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正式提出,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以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
脑卒中在世界各国均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也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若我国脑卒中死亡率保持不变,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有400万人因脑卒中而死亡。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两大类。87%的脑卒中是由于向大脑供血的血管阻塞导致,属于缺血性卒中。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有:偏瘫、失语、偏盲、构音障碍、四肢不协调、偏身感觉障碍、平衡障碍、半侧空间忽视等等。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脑卒中又具有“5高”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
目前对于脑卒中的传统治疗手段仍然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传统治疗手段只能对症治疗,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工程的推进,干细胞疗法成为改善脑卒中预后的新途径。干细胞治疗,不仅可以在脑卒中急性期提供神经组织保护作用,还可以在脑卒中慢性期替代已损伤的组织(通过直接替代或者增强内源性神经修复)。
干细胞可降低缺血性中风的死亡率
此前,研究人员在《Medicine (Baltimore)》期刊杂志发表了一篇《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荟萃分析》的文献综述,该综述表明干细胞疗法可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神经学预后。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之前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以确定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对其余74项研究进行全面审查后,31项正在进行的研究和30项失败的研究因各种原因被排除。最后,纳入了涉及592名患者的13项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对纳入592名缺血性中风患者的13项研究进行了回顾。mRS,NIHSS和BI显示了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死亡率显示干细胞治疗改善了预后并降低了死亡率。
总体而言,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显着疗效,表现为干细胞干预组死亡率下降,mRS、NIHSS和BI分数。干细胞疗法可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神经学预后。
多项实验表明,缺血性中风后干细胞可以显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除了直接替代细胞外,干细胞还具有抗炎作用、神经保护作用、促进轴突再生、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其他中风后过程。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