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再生科学领域的发展,将干细胞渐渐带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给多种疾病的防控带来了新局面。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干细胞疗法能够不同程度恢复患者运动、感觉、尿便功能障碍等,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干细胞疗法技术不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治疗安全、无副作用,修复效果明显。
目前,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后遗症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发展给神经系统性疾病带来了希望,也让临床控制脑出血后遗症成为了可能。
脑出血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亚型,占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的20%-30%。高血压是自发性ICH的主要原因,ICH在急性期死亡率为30%-40%。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秋冬季尤甚。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而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人类一旦发生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等疾病后,损伤的神经功能难以恢复,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给很多患者带来了困扰,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患者身体内上下行神经传导通路部分或全部离断,引起了神经功能缺失。
脑出血后遗症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治疗也不是简单的损伤再修复过程,目前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临床上急需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干细胞疗法机理
干细胞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有:
1、分泌多种营养性细胞生长因子,提高脑部神经保护、营养支持;
2、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3、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4、促进轴突和髓鞘的再生;
5、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形成功能性血管网络,重建血液循环;
6、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消除出血部位的脑水肿,减少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坏死。
近年来基于干细胞的脑出血后遗症临床研究项目增多。
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外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干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等。
临床治疗案例
案例一:对脑出血病程为1-3月的20例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治疗后2年随访,发现经干细胞治疗的患者肌张力改善最为明显,肌张力均有所下降,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改善,吐字清晰。干细胞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程度优于未经干细胞治疗同期脑出血的患者。
案例二:2017年9月,河南南阳南石医院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上报道了干细胞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活化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86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3例。统计对比2组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活化度与治疗后3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结果发现,对脑出血患者应用干细胞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内皮祖细胞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案例三:2013年,我国权威医疗团队还探讨了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的改善疗效,31例患者(其中24例为脑出血)参与了本项治疗。
临床试验表明,神经干细胞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后遗症。
总体而言,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等。干预颅脑神经损伤主要的原理是“修复和再生”,而干细胞疗法技术的出现为众多倍受脑出血后遗症折磨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