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有关部署,“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试点专项拟优先支持20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原则上支持一个项目。这20个研究方向包括:
1.多能干细胞建立与干性维持
1.1多能干细胞自我更新与维持的调控机制
1.2大动物初始态多能干细胞
1.3多能干细胞命运调控的细胞生物学事件及其意义
1.4多能性退出及谱系分化的机制与应用
1.5干细胞命运决定中组蛋白与DNA修饰相互关联及动态调控6 f3 C%
1.6细胞周期对多能干细胞命运调控
2.组织干细胞的获得、功能和调控
2.1成体组织干细胞生物学功能
2.2微环境与干细胞的相互作用及调控机制
3.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细胞转分化
3.1小分子调控细胞命运转变
3.2非编码RNA对细胞命运的调控
3.3内源性成体干细胞的动员及功能修复机制
4.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功能建立与调控
4.1移植后干细胞的组织示踪及功能分析
4.2人类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5.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和器官功能重建
5.1干细胞的体外自动化、规模化培养及扩增系统
5.2基于干细胞的体外类器官建立
5.3组织干细胞的正常发育与变异机理
6.干细胞资源库
6.1组织干细胞与病理组织库的建立与示范应用
7.利用动物模型进行干细胞临床前评估
7.1干细胞与转化研究相关大动物模型
8.干细胞临床研究
8.1临床级别干细胞标准化评估体系
8.2干细胞的临床转化研究
科普:什么是干细胞?
人体是由40—6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每天,生与死一刻不停地在人体内上演,每分钟会有约3亿个细胞走向死亡。由谁来补充这些死去的细胞?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提出,多细胞生物体内有一类细胞能产生很多种类型的新细胞来修复生物体。这便是干细胞。在历经100多年的争论与完善后,恩斯特?海克尔提出的这一假说性概念,已经演变成一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革命。
干细胞真正成为科学界的宠儿是在上世纪末。1997年,克隆羊“多莉”出生。1998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获取人类胚胎干细胞和人类胚胎生殖干细胞。生命由此展示出逆生长潜能,干细胞看似无穷的转化能力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各国纷纷对干细胞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重金。在1999年末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中,“干细胞研究的新发现”荣登榜首。次年,干细胞研究再度入选《科学》杂志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