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超过1.4亿,患病率达到12.8%,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糖尿病形势,表明糖尿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及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中国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2024 年 5 月 8 日,伊朗的科学家在行业期刊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dvanc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cell-based therapies among diabetic patients(糖尿病细胞治疗的进展与挑战)的综述报告(下图)。
该报告的原文为英文,编译整理分享如下:
糖尿病因其迅速增长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2021 年全球超过 5.37 亿 20-79 岁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 2045 年将上升至约 7.83 亿。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和表观遗传倾向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通常分为 1 型糖尿病 ( T1DM )、妊娠期糖尿病 (GDM) 和 2 型糖尿病 (T2DM) 。
细胞疗法包括将同种异体细胞材料转移到患者体内。预计全球细胞疗法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 95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230 亿美元。它结合了干细胞和非干细胞疗法,包括单细胞或多细胞制剂。细胞疗法通常通过注射和输注使用同种异体细胞。
胰岛细胞移植曾被探索作为替代方案,但由于供体的可用性、排斥和免疫抑制副作用,分离和移植胰岛被证明非常困难。最近的研究集中在可以重建免疫耐受并保留β 细胞功能的干细胞来源,例如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疗法使用专有技术从同种异体干细胞中培养出产生胰岛素的β 细胞而开发的。在 FDA 批准在免疫抑制下将细胞输送到肝内后,临床治疗于 2021 年开始。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无论是在疾病发作早期还是与胰岛移植同时使用其佐剂,都已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改善结果的良好迹象。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再生过程,干细胞可能有助于建立更具耐受性的治疗环境。细胞治疗方法提供了消除外源性胰岛素需求的潜在途径。多种干细胞类型均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潜力。
脐带干细胞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候选者,因为它们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分化成任何细胞类型的独特能力。这使它们成为替代胰腺β细胞的理想来源。大量研究工作已经推动了分化方案的进步,这些方案可以将脐带干细胞转化为体外功能性β样细胞。
目前有六项注册临床试验正在评估使用人类脐带干细胞治疗 1 型糖尿病。所有试验均使用脐带干细胞,输入后完全致力于内分泌分化。
最近,一项荟萃分析评估了基于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人类糖尿病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项综合分析针对过去五年内符合纳入标准的六项试验中的 262 名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使用 MSC 治疗在 12 个月内显著减少了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治疗后,HbAc1 水平平均下降了 32%,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下降了 45%,C 肽水平在两项治疗中下降了38%,在四项治疗中上升了 36%。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试验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因此,可以得出结论,MSC 疗法治疗 2 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
总之,该报告全面概述了各种基于细胞的糖尿病治疗方法的进展、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微胶囊设计、免疫调节、组织构建、基因和细胞重编程技术以及初步临床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