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感觉上皮毛细胞以及耳蜗是声音的捕捉器,能够捕捉到声音信号并传递给大脑。由此,人和动物才有了听觉。但不幸的是,这些细胞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噪音的损伤而且在哺乳动物中不可再生。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的这些毛细胞也在不但减少——这也是多数老年人听力衰退的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3.6亿中度或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还有11亿人因娱乐噪音而失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听觉毛细胞再生的研究一直没有断过,在世界各国顶级的医学研究中心,每年都各有大批量论文发表,但是这项技术存在很多瓶颈,至今尚未突破。
“不过是个美丽的泡影”,这样的质疑不断出现。然而偏偏就有人不信这个邪。生物学家已经证明鸟类以及两栖动物的这种毛细胞再生能力——自然界中,这种再生能力是存在的。
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题为“利用自身骨髓干细胞修补听力缺陷”的研究报告,也许会让全世界的聋人看到希望。
印第安那大学科学家将特定化学物质修正过的干细胞,使干细胞进入带有听力神经特性的细胞中发育,他们在实验室中将成人骨髓中的干细胞变成了具有感觉神经细胞特征的细胞,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成人干细胞将可能用于耳聋的治疗。
人类胚胎干细胞首次恢复动物听力
在人类中,导致耳聋的最常见原因是内耳毛细胞受损(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当它们遇到声波震动时会像细长的纤毛一样弯曲),或是向大脑传输信息的神经细胞损伤。当这些毛细胞受损后,与之相关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往往会因为缺乏使用而开始蜕化。植入物能够代替毛细胞的工作,但如果感觉神经细胞受损,则听力依然十分有限。
在移植细胞的帮助下,科学家终于让耳聋的沙鼠又一次听到了声音——这些细胞能够发育成神经,进而从耳向脑传输听觉信息。研究人员然后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听觉神经细胞移植到这些沙鼠体内,这些细胞经过10周的生长,重新将沙鼠的内耳与大脑连接了起来。测试显示,这些沙鼠的听力不仅恢复了,有的沙鼠甚至能够听见比较微弱的声音。
这是动物实验首次证明干细胞疗法能够恢复听力。参与研究的马塞洛·里沃尔塔指出,这项研究从原则上证明了干细胞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失聪。据《自然》杂志报道,这一进展将成为治疗不同类型听觉损失的一种方法的基础。
干细胞革新耳聋疾病治疗技术
美国一家总部位于加州San Bruno的干细胞银行在取得FDA批准后,征集18月以下的聋儿开始干细胞治疗耳聋的临床实验。
研究人员提取干细胞,然后将干细胞通过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受试者在注射结束的几小时后离开,随后将参加为期1年内的听力测试及观察。儿科综合性癫痫中心的外科主任James Baumgartner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修复内耳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使用干细胞触发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可以为正常听力提供一种非侵入性治疗的新途径。”
在新生哺乳动物耳内培育新细胞可以使之转化为听毛细胞
在每500至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名新生儿会发生先天性听力缺失,而先天性听力缺失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而且几乎一半的先天性听力缺失病例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治疗这类听力缺失的疗法包括耳蜗植入和助听器等,但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根本治疗方法。研究者认为,在胎儿期进行治疗是最为有效的。
来自日本熊本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将人类ips衍生的细胞植入到了胚胎小鼠的内耳组织中,而这一研究或许是克服当今科学家们技术难题的一大突破。
研究表明,来自人类机体的细胞或能被移植到杂合的小鼠胚胎内耳组织中,这或许就能帮助研究人员在小鼠胚胎中利用人类衍生细胞验证体内实验所产生的治疗效应。
干细胞向毛细胞或神经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干细胞内耳移植的方式的探索、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研究为干细胞的体内移植奠定了基础,尽管上述提到的只是少数研究病例,但已足以给众多耳聋患者带来一条新的选择和莫大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