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1:吉先生
吉先生,男性,54岁。2004年5月发病,2005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2005年11月即病后一年余第一次入我科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术;2006年3月即病后两年第二次入我科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术
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所硬化)
入院时间:2005年12月行第一疗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
1、简要病史及一般状况: 患者于2004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肌跳,活动可,未经特殊检查及治疗。10月双上肢肌跳频繁,伴有双下肢肌跳,就诊于西交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肌电图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未给予明确诊断及治疗。12月四肢肌跳明显加重,伴有双下肢活动不利,同样未给予对证治疗。2005年2月双上肢无力,不能抬起,虎口肌萎缩,再次就诊于西交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肌电图示:未见病理性自发电位。拟诊:“运动神经元病”,给予口服力如太治疗,患者未执行。3月双下肢不能高抬,走路困难,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就诊于北京医院行肌电图及磁共振检查,拟诊:“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未进行特殊治疗。同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肌电图检查,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口服力如太1月余,病情未见好转。自5月起患者改用口服中药(药名及用量不详)至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病情逐渐进展,侵及双上肢、躯干肌肉,饮水无呛咳,言语清楚。
2、第一次入院手术前查体: 转头力量微弱,耸肩不能,双上肢呈现明显悬垂综合症,双手虎口部、大小鱼际肌及肩部肌肉萎缩。左侧上肢远端肌力2级,近端肌力2级,右侧上肢远端肌力2级,近端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双侧霍夫曼氏征(+);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右侧Babinski’(+),颈软,Kernig’(-),全身深浅感觉、痛温觉正常,本体感觉存在,手足温度偏低。辅助检查:2003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肌电图检查结果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
3、第一次入院手术后一般状况: 进行神经干细胞四次手术后,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诉吞咽较术前明显改善,左手手指可伸直,右手臂可以高抬,下肢走路力量有所增加。
入院时间:2006年3月行第二疗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
1、第二次入院手术前一般状况: 患者言语不清,饮水、进食偶有呛咳;平卧时呼吸困难;颈部无力,不能独立抬头、竖头;双上肢无力,手臂不能抬起,双手不能握拳;双腿无力,可在人搀扶下短距离步行。
2、第二次入院手术前查体: 言语含糊,转头力量微弱,耸肩不能,双上肢呈现明显悬垂综合症, 双手虎口部、大小鱼际肌及肩部肌肉萎缩,左侧上肢远端肌力2级,近端肌力0级,右侧上肢远端肌力2级,近端肌力0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右侧Babinski’(+),双侧霍夫曼氏征(+),颈软,不能竖头,Kernig’(-),全身深浅感觉、痛温觉正常,本体感觉存在。
3、第二次入院手术后一般状况: 进行神经干细胞四次手术后,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平卧时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患者头部可独立竖起一段时间;患者诉右下肢较术前有力;双下肢感觉较术前轻松;言语较术前清晰。
讨论:
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五大绝症之一,病情呈持续进展性,而且进展速度越来越快。据统计,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平均存活期为3-5年,50%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2.5年。
目前对该病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用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药物为力如太,也只能延迟患者气管切开的时间,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使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了超过60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许多患者接受移植后,不仅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最长的到目前为止已经8个多月)病情停止进展,而且部分患者的病情还可以得到逆转!虽然我们还不能将该疾病治愈,但是这样的疗效也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这也是为什么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患者都来我科接受治疗的原因。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争取使治疗维持的时间更加持久,同时力争早日找到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神经干细胞能够发挥治疗作用的确切机制。感谢众多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我们将为此继续努力。
患者2:李女士
李女士,女性,61岁2004年9月发病,2005年3月于江西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2006年4月即病后一年余第一次入我科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术。
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入院时间:2006年4月行第一疗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
。
1、简要病史及一般状况: 2004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疼痛,呈阵发性晚间严重,伴右手及颈背部无力,感觉不能支撑头,同时感右手麻木。同年12月,右手无力加重,不能持重物,偶有肌跳。就诊于江西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颈部CT拟诊为“颈椎病”,给予中医牵引、按摩,治疗3个月。症状无改善,无力逐渐加重,同时出现左手无力,伴四肢肌跳,2005年5月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双上肢上举不能,颈部无力,竖头时间短,转头无力。就诊于江西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肌电图示: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给予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至今,症状无改善。从2006年2月开始患者出现语音低调,饮水偶有呛咳,平卧时呼吸困难。入院时患者颈部肌肉无力,竖头时间短,需带颈托支撑头部;双上肢上举不能,双手无力、活动欠灵活,双下肢无力,上楼时需搀扶,语调低,语速慢,饮水呛咳。
2、手术前查体: 双上肢虎口部肌肉、大小鱼际肌肉、肩部肌肉萎缩,四肢肌束颤动。音调低、语速慢,软腭活动度可,咽反射欠灵敏,转头、耸肩无力,伸舌居中,舌肌轻度萎缩,伴舌颤。颈软,竖头时间短。双侧上肢近端肌力0级,左侧远端肌力3级,右侧远端肌力2级,双上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霍夫曼征(-),罗索利莫征(-);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Babinski’(-),双侧踝阵挛(-)。Kernig’(-)。全身深浅感觉未见异常。
3、辅助检查:2005年5月10日江西省人民医院肌电图示:多块肌肉放松时可见正相波、纤颤波,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增宽、电压增高,重收缩时峰值电压增高、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周围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正常。
手术后一般状况: 行四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平卧时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讲话时气力较前增加,语句增加,无明显气短现象;颈部力量较入院时增加,支撑时间较入院时延长,可以脱离颈托;肩部疼痛消失,双上肢力量改善不明显;双下肢力量增加,走路时间较前延长,四肢肌肉跳动明显减轻。
患者3:张先生
张先生,男性,62岁2000年发病,2005年5月于北京宣武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2005年8月即病后五年第一次入我科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出院后原来持续恶化的病情得到充分控制,基本保持稳定。2006年2月即病后六年,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第二次入我科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术。
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
入院时间:2005年8月行第一疗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 。
1、简要病史及一般状况: 2000年无明显诱因感右肩疼痛,书写时手发抖,书写速度变慢。就诊于湖南省某医院,行脊柱CT及全身骨骼检查,拟诊为“运动神经元病”,未予任何处理。2002年上述症状有所加重。2003年出现右手活动欠灵活,右臂偶有肌跳,右腿胫前局部火烧样疼痛感,未予特殊处理。2004年11月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右腿出现蚁爬感,自感右腿无力,说话较前略含混,双手虎口肌肉萎缩。2005年5月就诊于北京宣武医院,行肌电图检查,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予力鲁唑口服治疗(具体剂量不详)。2005年5月出现左腿无力,活动略受限,2005年8月患者入我院,入院时患者四肢及面部肌肉跳动明显,可见面部表情扭曲(患者自称为不自主地“做鬼脸”)影响睡眠;双手肌肉萎缩、无力,精细活动差,不能写字,言语含糊、无力,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患者为当地一著名律师);双下肢无力,不能长时间行走,上楼梯需人搀扶。
2、第一次入院手术前查体: 言语含混,面部表情扭曲。软腭活动度可,咽反射对称正常,转头、耸肩有力,伸舌居中。双侧虎口、大小鱼际肌萎缩。左侧上肢肌力4+级,右侧上肢肌力3+级,腱反射存在,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2级,腱反射存在,双侧Babinski’(+),颈软,Kernig’(-),全身痛温觉正常。辅助检查:化验及辅助检查:2002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一医院肌电图检查结果示:脊髓前角细胞受损。
3、第一次入院手术后一般状况:行四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患者面部表情正常,肌肉跳动消失;患者诉右下肢较术前有力,感觉较术前轻松;言语较术前清晰。手术后两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四肢力量明显改善,写字较流畅,语音较洪亮,走路距离明显延长,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入院时间:2006年2月行第二疗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
第二次入院手术前一般状况: 第一次治疗后的六个月时间里,病人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恶化。有时有咽部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双手虎口部萎缩肌肉已经有明显丰盈,精细活动较好,能写字、拿筷子吃饭;双下肢轻度无力,自感双腿有些紧张。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特来接受二次入院手术。
第二次入院手术前查体: 言语清晰,软腭活动度可,咽反射对称正常,转头、耸肩有力,伸舌居中。左侧上肢远端肌力4+级,近端肌力4+级,右侧上肢远端肌力4+级,近端肌力4-级,腱反射存在,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级,腱反射亢进,肌张力2级。双侧Babinski’(+),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第二次入院手术后一般状况: 行四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患者咽部异物感消失;右手精细活动较好,可以书写漂亮的毛笔字;患者诉双下肢力量显著改善,甚至好于六个月前的第一次手术后;双下肢感觉较术前明显轻松,运动灵活,可轻松的进行跑、跳、下蹲等动作。
2006年10月,患者第三次入院手术后情况:
1、病情至今未有任何进展
2、咽部异物感完全消失
3、手部精细活动更加稳准、写字较前更加规整
患者4:孟女士
孟女士,女性,57岁2002年发病,2005年3月于北医三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2006年4月即病后四年第一次入我科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术,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入院时间:2006年4月行第一疗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 。
1、简要病史及一般状况:
2002年洗衣服后出现拇指关节疼痛,发现虎口部肌肉轻度萎缩。就诊于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拟诊为“腱鞘炎”。随后就诊于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拟诊为“桡神经损伤”。2004年11月,虎口肌及大小鱼际肌萎缩明显。就诊于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肌电图检查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未给予诊断及治疗。2005年10月病情继续加重,左上肢出现肌跳,不能抬高,不能提取重物,胸闷气短,同时伴有左下肢无力。在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肌电图检查示:1、脊髓前角细胞病变2、左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后就诊于北医三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具体药名及药量不祥),治疗两月余。至2006年2月出现肩胛肌肉萎缩、酸痛,左上肢不能高抬,双下肢无力,不能上楼,左侧面部及肢体出现肌跳,就诊于上海华山医院给予口服力噜唑(药量不祥)至今,自述口服力如肽后胸闷气短症状有所减轻,但四肢无力症状继续加重。入院时患者肩胛肌肉萎缩、酸痛,双手虎口肌、大小鱼际肌、肩胛肌萎缩,以左侧明显,平躺时呼吸困难。左手不能握拳,左上肢不能高抬,双下肢无力,不能上楼,左侧面部及肢体肌跳明显。
2、手术前查体: 言语含糊。软腭活动度可,咽反射迟钝,转头、耸肩力量可,伸舌居中。舌肌轻度萎缩伴舌颤。颈软,竖头有力。双手虎口肌、大、小鱼际肌、肩胛肌萎缩,以左侧更明显。右上肢远端肌力4+级,近端肌力4级,左上肢远端肌力1级,近端肌力3级,右上肢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肌张力下降,时有肌跳,腱反射亢进,霍夫曼征(-);右侧下肢肌力4级,左侧下肢肌力4级,右上肢肌张力1级,左上肢肌张力下降,时有肌跳,腱反射存在,Babinski’(+),Chaddock’(+),双侧踝阵挛(-)。颈软,Kernig’(-)。全身深浅感觉未见异常。
3、辅助检查:2005年9月17日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肌电图检查示:1、脊髓前角细胞病变;2、左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
孟女士第三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后恢复情况:双手活动幅度增大,力量及灵活性较前提高。
手术后一般状况:行四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肩部疼痛消失;平卧时呼吸困难症状缓解,能够持续平躺5、6小时,运动后胸闷感较以前明显减轻;左手较前有明显抬高,手指可慢慢伸直,手指力量增强,可辅助右手做一些简单的日常工作;下肢力量也有所增强;全身肌跳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