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联合免疫疗法治疗癌症作为唯一的生物医药项目还入选了《科学》杂志预测的“2015年可能出现的四项重大研究突破”;CTLA-4、PD-1、PD-L1等免疫治疗的热门靶点更是频繁被业界和媒体提及。


人体免疫系统的基石是细胞,而人体本身就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名副其实的细胞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免疫系统是最忠实的守护神。它有着庞大的防御工事和数量众多的军队,这套防御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的入侵,镇压了内部的叛变分子,如果没有他们的出色工作,细胞王国将不能正常运转,感染、癌症将会使这个王国覆灭。
细胞王国的防御工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皮肤,完整的皮肤保护了王国绝大多数的边境不受外敌侵犯,而在与外界相通的各个通商口岸,我们也是层层设防。我们口腔中的唾液,含有一种溶菌酶,可以高效地分解细菌;我们的胃酸几乎可以”酸死”食物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当然也会有漏网之鱼和对强酸有抵抗力的致病菌,如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胃酸中闲庭信步(这家伙据科学家说是引起胃炎的祸首);我们的鼻毛虽然不雅,却交织成一张大网,兜住了大部分的灰尘和大点的细菌;呼吸道中覆盖的恶心的黏液可以粘住绝大多数的入侵者,然后通过擤鼻涕和吐痰将它们扫地出门(当然,还通过打喷嚏将敌人吹走)。
对付普通敌人,免疫细胞大军只需派出队伍里的基层士兵
以上说的是细胞王国的强大边境防线,虽然阵地工事建得是固若金汤,拒外来之敌于千里之外,但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出现在人体内部的敌人,如细菌、病毒,这道防线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别忘了免疫系统还有着一支庞大而高效的军队(免疫细胞),这支军队不仅数量超卓,而且种类繁多,士兵各司其职,战争来临时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拳头握在一起,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免疫细胞大军大部分时间呆在血液中(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细胞),它们和负责传送氧气的红细胞、负责止血的血小板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如果细胞王国安定团结,这些造血干细胞就大多会成长为红细胞,负责传送氧气,只保持一小部分的白细胞维持战斗力;如果细胞王国面临外敌入侵,那骨髓就马上开足马力大量生成造血干细胞,而且这些”儿童”大部分会成长为战士,白细胞数量在短期内大增,全国进入备战状态。
对付普通敌人(如异物、细菌),免疫细胞大军只需派出队伍里的基层士兵即可搞定,比如中性粒细胞一般与细菌死磕,多数与细菌同归于尽,我们伤口化脓感染的脓液,其实主要就由中性粒细胞的尸体组成。巨噬细胞可将来犯之敌一口吞掉,并将敌人的情报上报上级,这样下次再看到同样的敌人就可以直接消灭。再难对付点的敌人可以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来消灭,这些抗体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一对一的消灭敌人,极为高效。
对付狡诈多变、凶残暴戾的癌细胞则需要出动精英部队
如果碰上狡诈多变、凶残暴戾的癌细胞,这些基层士兵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突破不了癌细胞设置的防线,或者压根认不出癌细胞,反而把它们当哥们了。因此,当免疫细胞大军碰上癌细胞时就需要建立指挥部,派出精英部队才能与之抗衡。
现在我们想象某人的肺部有一些癌细胞,它们正在很嚣张地分裂增长,妄图建立邪恶的癌症帝国。让我们来看看免疫细胞大军如何消灭这些癌细胞。
首先,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了,是情报!如果连敌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这仗就没法打了。要识别癌细胞,就需要找到癌细胞表面的抗原,我们可以将抗原简单地理解为癌细胞的标志物,这也是癌细胞的致命弱点。识别抗原这个环节主要靠免疫系统的”专职侦察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简称DC),树突状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得名于被激活后会长出树枝状的突起。
侦察兵树突状细胞找到癌细胞的抗原后,就会带回去交给指挥部的最高指挥官——辅助性T细胞,这个过程叫做”抗原呈递”。辅助性T细胞拿过抗原一看,心说”XX的,可算逮着你个混蛋了!”于是辅助性T细胞马上召唤军队里的特种部队——细胞毒性T细胞和天然杀手细胞(NK细胞),要求它们以最快速度抹杀癌细胞。凭着精确的情报指引,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不声不响地靠近癌细胞,在癌细胞身上投下一种叫穿孔蛋白的深水炸弹,在癌细胞上打出一个大孔,让里面的生命物质流出来,把它们一个个干掉!这还不算完,记忆T细胞会记录归档作战情报,等将来再出现类似癌细胞就可以直接派兵消灭它。
当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就需要”外力”的帮助来消灭癌细胞了
在通常情况下,这套作战系统可以高效地识别和消灭癌细胞,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无恙。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功能异常,或者免疫能力下降,此时癌细胞就会有机可乘。它们会想方设法逃脱免疫大军的监视,修筑城池抱团抵挡进攻,此时免疫系统就需要借助”外力”——癌症免疫疗法的帮助了。
这里的外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之前专题所说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完全动用人体外部力量(如手术刀、射线、药物)来消灭癌细胞,而癌症免疫疗法的核心是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是借”外力”启动”内力”。
那么癌症免疫疗法是如何调动和强化免疫细胞大军的呢?
这有着一整套流程,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专职侦察兵”树突状细胞含量很少,那么我们可以先采集患者自己的血液,在实验室里培养树突状细胞,扩大侦查部队的数量,提高识别癌细胞的概率。然后用一些特殊功能的增幅剂(细胞因子)训练出一支实力更强的升级版T细胞,如CIK细胞。再将这些细胞回输患者体内,让它们奔赴前线杀死癌细胞(由于采用的是患者自己的血液培养,所以免疫系统不会排斥这支外来部队,也不会出现放化疗那样的副作用)。外来部队杀敌的同时,还会”激励”(这里暂且用这个词)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扩增,与之一起对抗癌细胞。两相协同下,逐渐将原本失控的免疫系统调节到正常状态,战场胜利的天平也开始向我们倾斜。
以上说的是癌症免疫疗法最基本的原理,肿瘤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可比这多得多——T细胞为什么认不出癌细胞(涉及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如何激活T细胞(识别T细胞抑制物),如果不能完全杀死癌细胞该怎么办(免疫平衡状态)?这些问题涉及复杂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在这里就不做深入讨论了。
结语
人体的免疫系统很神奇,也很强大,它不仅可以抵御外来的病菌、病毒,而且可以自我纠错。只是由于我们没能充分地尊重它,善待它,甚至还野蛮地透支伤害它,以致它丧失了原有的能力,导致免疫力下降、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癌症出现。利用外力帮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最安全,也是最有希望的治癌途径。

不受控制的生长,在人体内肆意逞凶,甚至露出“爪牙”威胁人的生命……影视作品中“外来入侵者”的形象深入人心。“外来入侵者”的这些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恶性肿瘤的形象:异常的细胞增殖、多部位扩散转移。

事实上,肿瘤更像是人体自身的“叛变者”而非“外来入侵者”。人体自身细胞的癌变导致了肿瘤的产生。细胞的正常生长由人体遗传物质——DNA指令控制。DNA序列会因为多种因素发生改变,一旦某段“音符”发生突变,整段音乐就会出现不和谐的乐章。如果这段“音符”刚好控制着细胞的生长,那么就会导致细胞的异常生长。这段错误的“音符”就是发生肿瘤的元凶——癌基因。

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肿瘤的产生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长期暴露在不良环境中或者是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正常细胞“叛变”的机会增多。例如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皮肤癌;吸烟与肺癌、胰腺癌等肿瘤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关系;长期进食红肉,比如牛肉、猪肉等,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喜食刺激性食物(烈酒、醋、辣椒)等与食管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易感染HPV病毒,导致宫颈癌高发。

抗击肿瘤最有效的方式是防癌于未然,降低正常细胞“叛变”的可能。正常细胞转变为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可将叛变者扼杀在摇篮。目前已经有多种途径可以在细胞叛变之初发现其蛛丝马迹。
体检是发现早期肿瘤最为有效的方法。4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一次钼靶检查,每月坚持自检可以及早发现乳腺癌;中年男性每年一次PSA水平检查和直肠指检可以发现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家族史,或者是有癌前病变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重视癌体检。发现癌前病变或者风险因素及时处理,可以防止癌变。
此外,日常生活中发现身体的异常也应该提高警惕,如肉眼血尿应该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突发的糖尿病应当警惕胰腺癌。

癌症并不是绝症,患者应知道与瘤生存、适度治疗的新观点,将其当成一种慢性病。过去治疗病人肿瘤的观念,应当转变为治疗带肿瘤病人这一新理念。长期临床实践表明,癌症病灶的完全缓解有时并不等于患者有良好的结局。当肿瘤发展到晚期,应进行规范、适度治疗,使癌症在体内与人和平共处,这不仅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还能延长生命。
防癌体检时,有可能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如是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胸部CT检查;胃癌高发人群则应重视电子胃镜检查;长期便秘或有肠道息肉的患者,应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检查。

事实上,癌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但是要想防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最好个体化。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做出自己预防癌症的健康计划,用生活方式来改变患癌症概率。
想防癌最好选择个体化饮食。北方人要多吃南方菜,南方人要多吃北方菜,补充身体里可能缺乏的某些成分。尽量做到荤素搭配,多吃各种蔬菜和水果,多吃些鱼、虾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食物要新鲜,尽量少外出就餐。平时注意多喝水,避免食用加工的肉制品。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尽量少喝酒,少喝含糖饮料,少吃高热量食物。
运动是防癌计划的重要内容。运动强度不要太大,要有规律,能够坚持,不能有压力,以运动后感到身体和心情愉快为宜。除了专门的运动、健身外,也可以经常快走、骑自行车和爬楼梯等。每天至少要活动30分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愉悦的情绪也不可少,平时多清理情绪垃圾,要会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保持良好的社会和家庭关系。

癌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高难度手术或新技术滥用,有时对病人并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可能导致瘤去人亡。
现在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由分到合的时代,综合局部、药物、生物、心理等治疗手段的“整合医学”是今后的肿瘤治疗新模式。

近年来,生物治疗被视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作为一支新秀,越来越成为攻克肿瘤难题的生力军,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异军突起,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普遍认同,且逐渐成为众多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首选。那么到底什么是生物治疗,其特点和优势及适应症又有哪些呢?
生物治疗:绿色、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
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它主要通过运用生物技术及其产品(药物、细胞、基因等),以达到恢复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防御能力、清除肿瘤微小病灶、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其作用不是杀死全部癌症细胞,而是由于当癌症细胞负荷明显降低时,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后,通过清除微小的残留病灶或明显抑制了残留癌症细胞增殖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哪些人适合生物治疗?
面对肿瘤治疗技术的高速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检查点免疫靶向抗体疗法(PD-1、PD-L1、CTLA-4等)、DC/CTL疗法和CAR-T疗法等免疫疗法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应用免疫治疗技术,那究竟什么样的人群最宜进行生物治疗呢?早期肿瘤,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免疫治疗治愈,那么免疫治疗是不是只适用于早期肿瘤患者呢?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做免疫治疗吗?不能手术,或者放化疗失败的患者可以做免疫治疗吗?
生物治疗主要应用于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卵巢癌、恶性黑色素瘤、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各种肺癌、喉癌、鼻咽癌、胰腺癌、肝癌、胃癌等实体瘤、未累及骨髓和未出现全身血液转移的阶段。
肺癌是现代社会中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近几年,虽然肺癌治疗效果不断提升,但很多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一段时间,很快就又复发。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肺癌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精准化治疗。那么,我们如何彻底清除肺癌细胞呢?
专家指出,肺癌治疗的最大难点是术后的复发和转移。要实现精准化治疗,就是要针对如何克服肺癌的复发转移做出有效治疗。肺癌复发与转移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肺癌本身特性决定的:肺癌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只要病人免疫力低下,肺癌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性就存在。
二是跟治疗方法有关:单纯手术、放化疗治疗往往给病人身体造成损伤,即便肺癌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治疗造成了患者免疫力下降,也就为复发和转移埋下隐患。
三是肺癌患者在康复期里没有进行巩固性治疗:常规治疗后,许多患者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在康复期复发和转移率仍然很高,这点总是被患者所忽视。

随着肿瘤专家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21世纪生物治疗技术应运而生,肺癌术后联合生物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手术中肉眼难以发现的残留癌灶和周围血液、淋巴结中散在的癌细胞,有效防止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从而实现了肺癌的精准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