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64岁的陈双喜在14年前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下肢瘫痪后,经过近两年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竟奇迹般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并在支具辅助下缓慢地迈开脚步。这也再次证实了干细胞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这一疗法将会给更多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生活质量低下的患者造福。
14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陈双喜四肢瘫痪,被诊断为C4-6节段脊髓损伤,T4节段平面以下完全四肢瘫,做了C4-6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后,他的双腿依旧不能行走。尝试了康复、针灸等各种治疗手段后,2015年8月,陈双喜在了解到干细胞疗法后,开始接受干细胞治疗,想要改善胸腹部的不适。
治疗开始时,他的脊髓里是明显的空洞,会阴部和肛周感觉减退,大小便不能自理,两条腿的肌力分别只有1级和2级,困在轮椅里动弹不得,同时医生也不能保证一定会让他重新站立。
谁知,做完第二个疗程,有一天,陈双喜突然给主治医生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他激动地喊:“我站起来了!”医生也感到非常意外。从第三次开始,2015年10月,从胸腹部到膝关节之间渐渐恢复了感觉。
如今,陈双喜的双下肢屈髋肌力恢复到4级,踝背伸肌力则为2级,在上肢辅助下,他每次可以站立10分钟,缓慢行走数十米,大便明显好转,不需要用尿不湿和通便药物,不用别人帮忙。
目前,干细胞领域的科研主要集中的三大优势治疗病种,即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另外,还有22名脊髓损伤患者也进行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中75%的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情况明显改善,可自行排便。
“陈双喜的治疗效果是这些患者中最好的一个,我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主治医师表示将对他的情况开展严谨细致的研究,从这一个案的经验中获取更多数据,争取形成一套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规范治疗方案,造福更多的患者。
这与干细胞的特性有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源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多功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有的多向分化潜能。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它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神经、心肌、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并且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用于多种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和再生。现在干细胞治疗多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几个原因,其一,它是脐带来源,获取和制备相对容易,不需要像骨髓干细胞一样抽取患者的干细胞,过程痛苦并要在体外进行培养。其二,脐带来源,分化潜能大,病人无排斥反应。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免疫源性低、适合异体移植、无伦理学争议等特点。
目前主要针对脊髓损伤的三类患者:亚急性期(受损3周-2个月),早慢性期(2个月-1年)、 晚慢性期(1年以上)。根据不同的数据来看,目前对亚急性期的效果更好,多年临床试验显示,70%患者的括约肌功能会得到改善,排便的感觉比以前好多了。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联合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方案。脊柱骨折之后,脊髓受压迫和损伤,在急性期主要采取骨科手术治疗,辅以药物,起到减压和稳定作用,到了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主要采取康复和药物治疗。传统认为治疗无效的病人,干细胞是否能发挥作用?干细胞会不会在慢性期发挥的效果更好?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找到答案。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项目何时可以用于临床、服务患者?
按照科技部的项目指南,这个项目的时间计划是4年半,目前该项目正在公示,等彻底通过、经费到位后,大约五年内可形成标准化的干细胞产品、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我们将联合中山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东方医院等进行多中心验证,然后总结出一个很规范的研究结果。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形成规范的干细胞产品,要做干细胞脊髓损伤的指南以及形成产业链,以及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专利保护。
如今,干细胞已经被科学家们视为攻克许多疑难杂症的“利器”,其产业发展的潜力更是不可限量。目前对于干细胞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相信随着干细胞疗法的不断突破,其一定能够为治疗更多的难治性疾病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思路。
上海本正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