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亿,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350万,其中心脏性猝死60万,为全球之首,心脏性猝死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白领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
熬夜、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给心血管病发生埋下了隐患,20多年前,冠心病、心肌梗死毫无疑问是一种老年病,如今,情况已经大大改变,常见一些20多岁的人却拥有60岁人的“老年心脏”。
心脏性猝死似乎成为埋置在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一个难以捕捉的“夺命恶魔”,其实,心脏性猝死也并非绝对不可预防,对其预防,应对易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心血管病进行防治。
如长期吸烟容易导致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吸烟时,冠状动脉会收缩痉挛,是心肌梗死的一个高危因素。
而除了吸烟,熬夜、酗酒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外,猝死的年轻化和工作压力大、很少从事体力活动或有氧运动也有关。如果一个年轻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尿酸高、体力活动少、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猝死的概率,会明显高于普通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不注意休息,总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好,能扛得住,最容易被心脏性猝死“盯牢”。
人体的心脏主要由工作型心肌、传导型心肌和分泌型心肌细胞所构成。工作型心肌有节律的收缩完成了心脏的射血功能;传导型心肌产生冲动并传导到各心房、心室;分泌型心肌细胞产生如:心钠素、脑钠素、抗心律失常肽等活性物质调节心脏和血液,当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从而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全面修复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其新生的各种年轻健康的功能细胞可以替换掉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恢复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对治疗由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有很好的疗效。
2015年7月14日,《BMC Medicine》发布了中国十二五期间的863重大专项研究治疗成果——《经冠状动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治疗》,研究治疗显示:来源于新生儿脐带的间充质干细胞成为治疗急性心梗的新方法,优于目前临床中急性心梗的常规治疗方案。 对于越发年轻的心血管疾病,如今也有了非常科学的治疗方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疗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将步入重建、再生、“制造”、替代组织器官的新时代,也为人类面临的大多数医学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如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先天性遗传缺陷等疾病和各种组织器官损伤的治疗。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尤为突出的生物医学新领域,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旨在通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分化与组织再生,促进机体创伤修复、治疗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