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的今天,糖尿病不单单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在每个年龄阶段均有很高的发病率,而且更趋于年轻化发展。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数占总人口的50.1%。
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也是众多(如:病毒感染、饮食不合理、遗传、运动少、精神因素等)。其中,社会竞争压力大、饮食不合理,运动量少还使糖尿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患有糖尿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胰岛素,虽然此类减缓糖尿病症状的药物不少,但是只能缓解,患者终身都摆脱不了胰岛素,并且需要严格控制用量,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好的方法。所以科学家将目光瞄准了干细胞技术,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是重建胰岛功能的最佳种子。生命的奥秘在于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成复杂的生物体。这个过程中,能够无限增殖和分化的干细胞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干细胞是人类生命的起源。60余年来,科学家们对干细胞的研究从未停步。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成果,曾位列《时代周刊》“20世纪末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首,也曾在2012年摘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桂冠。时至今日,干细胞疗法依然备受关注,新锐公司层出不穷,大型医药公司也纷纷涉足这一技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干细胞(stem cell)的发现可以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这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这种特点为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打开了广阔的前景。随着人类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干细胞,已有十余款第一代干细胞治疗产品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比如,2011年在韩国被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012年在加拿大被批准用于治疗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根据《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今年5月刊登的一篇综述,目前基于基因和细胞改造的新一代干细胞疗法正在兴起。这些疗法有望提高干细胞疗法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并能够将治疗的疾病范围扩大至更广泛的领域。

十一年前,39岁的糖尿病患者郭女士在合作医院成功接受脐带干细胞治疗,从而成为西部地区通过这种方法治疗糖尿病的第一人。
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在合作医院有符合纳入标准的6例2型糖尿病患者(3男3女),年龄在(45.67±14.92)岁,可以实施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应用流程
首先,医生对患者进行术前的检测,包括三大常规、凝血4项、肝肾功、电解质、血淀粉酶、肿瘤标志物、动态血糖监测、心电图、腹部超声等。
然后,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后进行脐带来源的干细胞回输。
待患者回输结束后,每两星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用量,根据患者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随访期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个体化治疗,胰岛素注射次数、方式以及胰岛素剂型(速短效、中长效)等不受限制。治疗后患者来院随访评估安全性及疗效。复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血淀粉酶、HbA1c,并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同步C肽释放试验。
研究发现,4例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有降低,其中2例(3号、6号)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且此2例患者于治疗后半年内不同时期停用胰岛素。每例患者的胰岛功能较术前均得到了提高。
总体来说,干细胞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减轻其对外源性降糖药物的依赖,且安全性可行。
如今,十一年过去了,干细胞疗法更加完善。各种糖尿病临床应用在无数家医疗机构先后展开。
根据全球最大的临床试验注册系统(clinicaltrials.gov)统计,当前全球范围内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项目已近200项,其中在中国范围内展开的就有近40项。
干细胞疗法不断突破和完善,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在稳步提升。研究人员日以夜继地不断潜心研究,才使得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不断完善,技术愈加成熟,让无数患者看到治愈的潜力。
上海本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