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在目标上,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在摆位上,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战略上,我们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路径上,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的蓝图已经画就,我们的科技创新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王志刚指出,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王志刚部长还用一组数据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事业发展变化:
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2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达到历史最高值。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1年研发人员总量预计为562万人,是2012年的1.7倍,稳居世界第1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由2012年的42.6人年预计提高到75.3人年。科技产出量质齐升,2021年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篇,排名世界第2位,是2012年的5.4倍,占世界比重为24.8%,比2012年提升17.5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3.2件,提升至2021年的19.1件;PCT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1.9万件增至2021年6.95万件,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294亿元,是2012年的5.8倍,占GDP比重达到3.26%。在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方面,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由2010年的3.27%提高到2020年的10.56%。
王志刚部长特别强调,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领域,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下一步,要坚持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地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人民健康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虽然在化学药物研发方面,中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干细胞是我国少有的在全球处于“并跑”地位的领域之一,是赶超国际,对标中国位置的全新领域;也是引领医疗趋势,造福百姓的民生大事。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曾在“科学的春天”40周年座谈会上介绍说:我国量子通信、中微子、铁基超导、外尔费米子、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重要科技成果水平达到世界前列。

干细胞像是生命的种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具有修复各种组织功能和再生器官的能力,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
专家表示:近年来,化学药物、外科手术等传统医疗手段已越来越受到人口老化、慢性病及肿瘤高发挑战,以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细胞治疗新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世界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的热点。
在2021年我国已有两款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并成功在临床应用。细胞治疗药品已被纳入32个省市的城市惠民保和超过50项商业保险,备案的治疗中心已达81家。

在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指导原则的发布,可以看到国家对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的重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为一些严重及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让细胞治疗向临床产品的目标更近一步。
结语:这些都意味着细胞治疗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将对人类疾病研究及寿命延长起到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