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咨询热线:400-1010-468  
http://www.shbzsw.com.cn  
E-mail:SHBZSW@163.COM  
地址:上海市世贸大厦
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干细胞让癫痫病患者重燃希望
发布时间:2022-11-15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133

图片

图片

引  言 

 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 10 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

由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递方式的不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发作性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引起癫痫的病因多种多样。

年来业内研究者对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谱和神经系统自身抗体谱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作用,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T细胞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成为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新兴治疗方案之一。

01

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传播能力明显增强

当体内组织发生损伤后,MSCs定向迁移至受损的组织或器官微环境中,维持或重塑其细胞功能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细胞信号通路参与。

免疫调节

MSCs可抑制T细胞增殖、调节Th2/Th1细胞比例,还可阻滞B细胞的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增殖和产生抗体等作用。

细胞分化

MSCs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细胞。输注MSCs后,可向受损神经区域迁移并替换受损的驻留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元,改善临床症状。

图片

如果把大脑神经元看做紧密排列在一起的电线,当因遗传、感染、外伤等受损后,神经元就会“漏电”造成癫痫发作。
目前,全球有超过6000万癫痫患者,约35%会产生抗药性。而且,抗癫痫药物只对症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癫痫的发生发展,并且还对一些患者有副作用。因此,开发新的替代疗法迫不及待。
近年来,来自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炎症可能既是癫痫的结果,也是癫痫的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除了修复功能,还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炎特性。

外伤性癫痫

图片
2013年,合作医院神经外科开展了一项研究,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
该研究收治了48名早发外伤性癫痫患者,随机平均分配到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单一治疗组仅采用高压氧治疗,而联合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还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7天回输一次,共4次。
图片
结果显示,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显著提高了高压氧治疗的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83%)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33.33%),安全性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难治性癫痫

图片
2017年,针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开展一项临床治疗,使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标准抗癫痫药物治疗。
22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被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12名患者只接受标准抗癫痫药物治疗;而治疗组的10名患者还要接受2次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一次静脉给药一次靶向注射,剂量都是1×10^5个细胞/kg。
图片
细胞治疗组在总缓解率上有明显优势(80%):10名患者中有8人对药物有反应,其中3人完全缓解(一年及以上无癫痫发作)。而对照组(16.7%)仅2人有反应,没有完全缓解的患者。

耐药性癫痫

图片
2021年,科学家又针对耐药性癫痫患者,开展临床试验。
这项研究共收治了67名患者,其中33人进入对照组,接受标准抗癫痫药物治疗。另外34名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一个或两个疗程的体外扩增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细胞治疗间隔6个月,每个疗程又由一周内的一次静脉输注和一次靶向注射组成。
图片
根据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脑电图(EEG),细胞治疗组分别观察到焦虑和抑郁评分和阵发性癫痫样活动降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也有所改善。
图片
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组织修复、免疫调节等特性,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焦点。特别是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上,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的多项临床研究均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释放营养因子和抗炎因子,帮助维持大脑受损区域的神经元稳态,有助于抑制癫痫的发生。
相信,进一步深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癫痫所致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将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思路。

延伸阅读   

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性疾病

前景可期

目前,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很难治愈,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经常遭受瘫痪、社会功能丧失和生活困难等折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延缓疾病的进展是难治性神经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力,它们是神经再生和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近年来,干细胞已成为治疗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新方向。本文主要介绍MSCs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阿尔兹海默病
图片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丧失和认知障碍。B-淀粉样蛋白(Aβ)累积(激活小胶质细胞,加速神经元丢失,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神经纤维缠结形成以及神经炎症是导致AD发病的主要原因。MSC作为潜在的治疗手段,前期已经通过IV、IC、心室内输注在多种动物模型中验证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前研究表明,MSC输注可通过调节病变神经元自噬,减少Aβ沉积,增强小鼠或大鼠海马区神经再生,促进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VEGF)表达,改善AD动物的认知障碍。此外,MSC还可缓解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功能。
多项临床试验已注册开展,2011年韩国进行了Ⅰ期临床试验,9例轻中度AD患者通过脑部立体定向输注异体MSC(NCT01547689),证明试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随后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在海马区输注MSC,18~24个月跟踪随访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NCT01696591、NCT02054208)。2015年,FDA批准了第一个MSC治疗AD的Ⅱ期临床试验,该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招募了40名AD患者,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知量表对患者活动进行评估(NCT02833792)。类似的试验正在欧洲、亚洲的其他中心开展,然而,目前的试验结果表明,MSC治疗对于AD患者的临床状态没有明显改善。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

图片

大脑黑质中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与帕金森病(PD)的发生相关。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静息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异常以及控制精细动作的能力下降,此外,还有认知功能、睡眠和嗅觉障碍。在PD模型动物中,MSC主要是通过脑内靶向注射。研究表明,MSC可改善PD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再生。PD大鼠全身灌注人MSC可缓解肢体运动的不协调。通过纹状体治疗MSC可以改善PD动物的运动功能,增强神经发生。

干细胞治疗PD的临床数据不多。一项干细胞临床研究招募了7名PD患者进行MSC治疗,未发生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运动功能得到长期改善。在另一项临床研究中,5名患有进行性核上麻痹的患者通过回输MSC运动功能恶化的速度有所减缓。PD评分量表的数据显示,异体MSC或脐带来源MSC可改善PD患者的面部表情和步态。初步临床试验数据显示,MSC在PD患者中耐受性良好,对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是一种很有前途的PD治疗方法。

干细胞治疗脑卒中

图片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液循环中断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闭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破裂)。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部疾病。目前唯一被认可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策略是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解血栓,但是治疗窗口狭窄且依赖专门的设备以及专业的医生。MSC的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功能,已在亚急性、急性或慢性中风动物模型中进行验证。MSC可分泌细胞因子,并发挥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脑功能恢复。MSC可通过静脉(IV)、动脉(IA)或脑内(IC)治疗。注射MSC后,观察到脑水肿和损伤面积减少。在不同的动物模型中,MSC 可增加缺血性病变周围轴突密度,促进功能恢复。Nagahama 等的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大鼠模型中,静脉注射MSC可通过胼胝体增强皮层连接,并增加同侧神经元突触素的表达。此外,MSC 还可通过增加血管密度和释放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并且能够保护缺血- 再灌注损伤。MSC对脑卒中后的功能改善可能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相关,研究发现回输的MSC可与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MSC在临床前脑卒中模型中的积极结果为临床试验提供了有力依据。根据ClinicalTrials.gov网站和国际临床试验研究平台网站获得的数据,迄今为止,已有27项应用MSC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试验登记在案,大部分为脐带细胞。第一个临床试验于2005年在韩国开展,30例脑卒中患者中,5例接受了MSC静脉输注,为期1年的随访未显示与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影响,且细胞治疗组5年内由卒中引起死亡率显著降低。目前异体MSC已成为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的主流应用,最近一项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异体MSC可改善部分慢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一项为期2年的临床试验中,通过脑内注射,向18名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回输基因修饰的异体MSC(SB623),12名患者表现出神经功能恢复。

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

图片

视神经脊髓炎,以前被归类为多发性硬化症(MS)的一种罕见亚型,但如今被认为是另一种疾病。与多发性硬化症和大多数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不同的是,视神经脊髓炎具有生物标志物AQP4,它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在干细胞治疗后,患者的血液中不再具有可识别的AQP4。在一项新的临床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费恩柏格医学院和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报道干细胞可逆转一种使人残疾的神经系统疾病,这种称为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的疾病导致一半的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失明和失去行走的能力。大多数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治疗5年后保持良好,并且能够避免每年花费高达50万美元的药物治疗。

图片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图片


上一篇: 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有效
下一篇: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
关于我们  |  公司掠影  |  新闻中心  | 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16 上海本正清源干细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