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约0.39%,女性患病率比男性要高2~3倍。
01
“不死的癌症”真的治不好?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了“敌我识别错误”,对关节周围组织进行了攻击,造成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出现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另外经常伴随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发病特征是病程慢、反复发作,可引起关节损伤、躯体残疾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降低病患的预期寿命。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早期可能只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恶化可能会致残,甚至出现并发症,伤害心脏。在医学界,他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不致命,但却不会被痊愈。
目前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减少关节的负重和过度的大幅度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减少关节的负荷。膝关节病变严重时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求减轻关节的负担。
药物治疗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还有控制炎症的双醋瑞因等,可以试用,但疗效均不太肯定。
对晚期病例,出现关节畸形及关节功能障碍者,需要在骨科进行手术治疗。总体上讲目前临床上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02
干细胞是关节炎患者的新希望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探索这些技术方法在骨关节炎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可行性,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试图找到修复关节软骨、恢复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方法。这些方法也逐渐展现出较为乐观的应用前景。
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增殖特性,取材容易,组织相容性好,表型稳定等优点,还能够分泌大量生长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促进组织自身修复的同时,抑制炎症和自身免疫细胞的攻击。
所以因其抗炎、抗免疫特性,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用于关节软骨细胞治疗来源的重要选择。
截止到目前,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关节炎未有相关副作用的报告。全身静脉回输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免疫,间充质干细胞不但能够改善关节炎临床症状,还可以抑制或者延缓变形,少数外伤性软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可以期待修复的效果。
干细胞技术可以直接补充减少的干细胞并发挥其活性,促进局部病变骨组织的修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软骨分化并具有分泌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基质的功能。
MSC输入软骨损伤区可以分化成软骨细胞,并产生软骨基质或新骨组织,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进行骨关节干细胞保健是预防退行性骨科疾病、实现骨关节年轻化、维护骨关节健康的有效方法。
03 干细胞所发挥的作用机制
随着干细胞研究深化,体内外实验与部分临床研究均显示,干细胞在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耐受形成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缓解临床症状、防治关节结构破坏、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等方面具有可期待的效果。
研究发现,干细胞能分泌富含多种细胞因子、miRNA外泌体,改善微环境,通过调节Wnt、TGF、GDF-9和IGF-1等相关信号通路促进损伤修复等多种机制。
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干细胞良好疗效与其强大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如下:
免疫调节
间充质干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突出表现在抑制T细胞增殖与功能,诱导Treg细胞产生, 抑制B细胞增殖、分化、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同时,间充质干细胞也可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促进巨噬细胞极化到抗炎表型和抑制NK细胞功能 ,进而减缓炎症和防止关节损伤。
调节炎症因子分泌
炎症递质与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类风湿关节炎进展息息相关,而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大量抗炎因子、miRNA及外泌体等都可能直接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炎症因子调控。所以探索触发炎症因子级联效应的靶点,可更好地提高类风湿关节炎干预效果。
抑制破骨细胞功能
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关节腔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异常活化、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引起的组织水肿增生进一步诱导了骨破坏;其次,破骨细胞的激活与活性增加又引起过度骨吸收。
干细胞治疗为广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愈希望。期待更高水平的研究和更有突破性的细胞治疗技术,进一步推动这一技术的发展。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