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咨询热线:400-1010-468  
http://www.shbzsw.com.cn  
E-mail:SHBZSW@163.COM  
地址:上海市世贸大厦
临床应用与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与案例 -> 临床应用与案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17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85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T 淋巴细胞减少、T 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 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传统的治疗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期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导致病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激素的不良反应有类库欣征、糖尿病、高血压、抵抗力低下并发的各种感染、应激性溃疡、无菌性骨坏死、骨质疏松;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不适、骨髓抑制、肝脏损害、出血性膀胱炎、脱发、闭经和生育能力降低等)和副作用。为寻找治疗SLE 的新途径,发现其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自1995年以来,临床上开始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SLE 患者T 细胞异常活化。有实验表明:SLE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均高表达,这些活性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SLE 的发病。亦有研究提出:间充质干细胞异常导致骨髓造血微环境改变在SLE 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作用。利用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鼠猪猴重建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SLE 患者造血干细胞的缺陷,调解TB 细胞功能和炎症性细胞因子分泌,抑制自身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延缓或逆转狼疮肾病理改变,从而达到缓解和治疗SLE 的目的。

上一篇: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应用
下一篇: 多发性硬化症的应用
关于我们  |  公司掠影  |  新闻中心  | 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16 上海本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