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咨询热线:400-1010-468  
http://www.shbzsw.com.cn  
E-mail:SHBZSW@163.COM  
地址:上海市世贸大厦
临床应用与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与案例 -> 临床应用与案例  
 
脑血管病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9-09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859


      脑血管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死性疾病。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 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脑血管病发病后通常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失明等,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脑血管病的治疗成为神经学上的一大难题。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在成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多个神经再生的区域, 这些区域存在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cell,NSC  具有分化成为多种神经组织细胞的能力, 它们能在损伤的情况下,激活、迁移参与损伤的修复。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为脑血管病发生后的神经再生提供了可能。研究发现,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脑缺血或出血动物中,动物的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证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地促进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的修复。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病的机制

     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希望干细胞通过分化成损伤组织因坏死或凋亡而丢失的细胞,从而重建组织或器官,也就是所谓的“细胞替代(cell replacement  。研究发现体外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获得神经细胞一个重要特性——神经电生理特性。 不仅能表达钠离子通道蛋白还具有自发电位的突触后电位。 这一功能性的结果证明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的成神经性比较有力。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脑缺血和脑出血周围区域的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内促进血管增生可能是治疗脑血管病的另一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丰富的内分泌功能,分泌物中包括多种促血管因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血管性和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能力可能是在脑血管疾病的体内提高血管密度,从而增强血液灌注、改善神经功能的机制。另外实验研究还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减轻损伤后组织的炎症反应。间充质干细胞在免疫方面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除了本身的低免疫源性外,还能调节免疫系统,下调促炎因子的水平,而发挥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归纳起来分析,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地促进脑缺血和脑出血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潜在的机制与神经元的替代、血管的新生、抑制炎症的反应及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相关。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证实, 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

    韩国 Bang 等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脑缺血的神经恢复。 他们研究了应用中风患者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发现,在 3 个月、个月、12 个月的随访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 Barthel 指数持续改善。系统的评估发现没有与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没有血清学及影像学影响,认为在严重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可行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

      邓志锋等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5 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静脉输注方式移植脑内,移植后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随访半年~年。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观察和验证。

     孙洪波等探讨 G-CSF 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42 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NIHSS积分与 BI 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头 MRI 灌装量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G-CSF 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

     朱建新等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32 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 6 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 指数) ,行颅脑 MRI、血生化指标, 监测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 结果发现, 移植前两组患者 NIHSS评分及 Barthel 指数基本相似。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 6 个月治疗组NIHSS 评分显著降低(P0.01 Barthel 指数显著升高(P0.01 。说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是安全可行的,且近期内疗效确切。

    综合以上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初步得出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脑梗死或脑出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显示出一定的近期疗效。

上一篇: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
下一篇: 神经变性疾病的应用
关于我们  |  公司掠影  |  新闻中心  | 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16 上海本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