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对脊髓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伤,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常致严重残疾,并且延续终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常见病因有车祸、意外暴力损伤、高处跌落等。脊髓损伤患者生存期很长,其平均寿命比健全人仅减少4—5年,康复医疗需求迫切。目前,尽管脊髓损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如何有效地修复神经缺损,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于分离保存、具备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和“归巢”等特点。因而在临床上受到更多的关注,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极具前景的方法之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强大的旁分泌作用,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和营养支持作用,可促进组织细胞存活,轴突再生以及血管新生,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8年,医学研究人员公布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长期临床观察结果。22例有效SCI患者接受脐带间充质鞘内注射治疗,结果表明 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改善大部分不完全性SCI患者的神经功能,多疗程治疗有可能使患者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合作医院在今年3月份也公布了一项临床实验结果,50例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患者在受伤72h内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后,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腰穿鞘内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明显促进AS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国家科技部2020年1月15日公布了2019年度第二批“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名称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项目实施周期5年,具体为2019-2023年。
截至目前,国家“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经费已资助了3个脊髓损伤相关的大项目,在2016年就开展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基础性研究,2017年和2019年获批的项目为临床试验,这对患者来说是利好的事情!

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据统计,加上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的4个项目,目前国家明确支持1个脊髓损伤基础研究、6个脊髓损伤临床试验项目的开展。
科学家们对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探讨从未停止,每一次探索以及每一次科研成果的输出,都在拉近脊髓损伤病人与干细胞疗法之间的距离。如何让干细胞疗法安全以及有效地帮助脊髓损伤病人,这是科学家们正在做的事情。每一项临床试验进展,都是在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做加法!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