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近10%的人群患有糖尿病,其中半数未得到诊断;每13人中有1个人存在糖耐量异常;每6个新生儿中,有1个受到孕期高血糖症的影响;每8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普遍,它正虎视眈眈地伺机而伏,这组数据即便让你惊诧,但它却还只是冰山一角。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第九版《全球糖尿病地图(IDF Diabetes Atlas)》,它对世界糖尿病的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及预测,让我们详细看看这份报告。全球范围内估计在20岁~79岁人群中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绝大多数为II型糖尿病,相当于每11个成人中就有1名患者。
△ 对全球20岁~79岁糖尿病患病率的估计(百万)
到2030年与204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分别达到5.78亿(10.2%)-7亿(10.9%)。全球半数成人对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处于未知状态,更为让人意外的是,在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中,竟有50.1%的人对自己患病一无所知。低收入国家,由于医疗服务资源匮乏,未确诊患者的比例最高达66.8%;但在高收入国家中,也有38.3%的患者未得到确诊。IDF报告指出: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32%患有心血管疾病;超过80%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压或两者同时引起;糖尿病足和下肢并发症影响4000万~6000万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和高体重指数还会增加许多常见癌症的风险,包括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全球全因死亡率中,大约11.3%与糖尿病相关,20岁~79岁年龄段糖尿病相关死亡人群中大约一半(46.2%)为60岁以下人群。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和残疾已经对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也被称之为糖尿病的“间接代价”。中国作为糖尿病负担突出的国家之一,在最新地图中多次被点名。在IDF的区域划分中,我国属于西太平洋区域。我国目前拥有1.164亿糖尿病患者,位于世界首位。全球每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来自中国,而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45年。患者数量位列其次的国家是印度和美国。
成年(20岁~79岁)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2019年、2030年、2045年)
中国的未确诊患者人数仍然是全球最多的,达6500万。其次为印度、美国,地域差异趋势和患病人数分布相似。另外,中国同时也是老年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550万,预计到2030年将会增加到5430万,到2045年可能会增长到7810万。
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2019年、2030年、2045年)
中国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同样不低,15岁以下人群中,每年每千人有4.8例新发,28.7例患者,在各国中均位列第4。目前尚无法估计患有2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2019年约有2040万例产妇在孕期有高血糖症,影响了15.8%的新生儿,其中83.6%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据了解,在日益增加的糖尿病病人之后,还有1.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血糖不正常,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界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之间的状况。专家告诉记者,这一部分人群“每天都有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病人,现在中国血糖不正常的人已经达到了2.64亿”。而在糖尿病的“后备军”之中,还有高危因素人群。比如说老年人、肥胖者、家族史、功能代谢紊乱者等等,他们随时可以变成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病人,也就是说,直接受到糖尿病威胁的人群达6.64亿。糖尿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服药,如若任其发展,一方面,将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另外,也将极大地增加糖尿病相关医疗保健的费用。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已经采取行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未来10年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指出: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可通过饮食控制和科学运动降低发病风险,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近年来,干细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糖尿病的干预研究中,干细胞作为糖尿病临床干预的一种前沿科技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细胞受损或破坏,干细胞可以用于替代受损的胰岛细胞。干细胞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胰岛细胞替代:一种是通过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另一种是通过胰岛细胞的移植。这样,新生成的或移植的胰岛细胞可以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对胰岛细胞的功能和增殖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回输干细胞或使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增强胰岛细胞的功能,提高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并改善胰岛细胞的耐受性。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异常,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的潜力。干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减少自身免疫攻击,防止胰岛细胞的进一步损伤。此外,干细胞还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减轻胰岛细胞周围炎症反应对其功能的负面影响。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血管病变,干细胞可以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和修复。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干细胞可以刺激血管新生,改善血液循环,并增加胰岛细胞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胰岛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具备采集方便、免疫原性低、增殖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干预糖尿病的种子细胞。科学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诱导分化、组织修复及血糖调控等能力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干预极其重要。干细胞干预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被证实,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对于糖尿病心肌损害、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同样有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效果。随着细胞时代的到来,医学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机体、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细胞技术将成为临床干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看似不可攻破的医学难题也终将会被攻破。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