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听力报告》数据,目前,全球超15亿人存在听力损失,面临听力损失风险的人逐年增多。
听力损失患病率预计逐年增加▽
其中,超过十亿的青年因不安全的用耳习惯而面临永久性听力丧失风险,听力受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普遍问题。
听力损失·类型&病因
听力损失主要有3种类型: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
其中,传导性听力损失的病变位置为外耳和或中耳,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治愈。
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则是由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病变引发的常见感觉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先天遗传性、获得性和特发性三类。
常见的病因有:
-
先天因素——如耳道闭锁及骨膜、听骨、蜗窗等发育不全等;
-
后天因素——如耵聍栓塞、骨疣、急性传染病、肿瘤、外伤、炎症中耳炎等;
-
其他——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梅尼埃病和药物影响等。
一般情况下认为SNHL在发生之后不可逆转,也就是说,发病后病情只会恶化或维持,但不能好转。这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毛细胞、支持细胞和螺旋神经元不可自发再生,因此不能指望耳部神经通过自我修复而重获新生。
听力损失·治疗方式
听力损失(耳聋)的致病成因不同,对应的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常规的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甲钴胺注射液)、安置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
不过,这些方式并不能治愈感音神经性的听力问题,仅仅可以起到部分改善作用,其效果仍有局限性。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干细胞或能够给耳聋的治疗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把研究聚焦到了干细胞上,希望通过干细胞技术实现耳聋的根本性治疗。
尤其是来自脐带血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其具有极强的增殖和多项分化潜能,并且成熟度低,不会因为异基因受体而引发强烈的免疫排斥。
将干细胞回输到损伤的听觉系统中,促进其自我修复和再生,以恢复听觉功能。其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听力受损的细胞来源。
干细胞治疗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内耳细胞再生:内耳细胞是负责感知声音的细胞,它们受损后不能再生,导致听力受损。干细胞可以促进内耳干细胞分化为内耳细胞,增加内耳细胞的数量,从而恢复听力功能。
2、促进神经元再生:听觉神经元是将内耳传来的声音信号传递到大脑的神经元,它们受损后也不能再生。干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增加听觉神经元的数量,从而促进听觉信号的传递和恢复听力功能。
3、促进神经元突触再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被称为突触,它们也是听觉信号传递的关键。干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突触形成细胞,促进突触的再生,从而促进听觉信号的传递和恢复听力功能。
4、抑制炎症反应:听力损伤后,周围组织会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听觉功能的进一步受损。干细胞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听觉系统,促进听力功能的恢复。
干细胞治疗耳聋·最新临床进展
①201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成功治疗了一名年轻男子的听力受损。这名男子在一次事故中受到头部损伤,导致他的听力受损。研究团队从脐带组织中提取了干细胞,并将其转化为内耳细胞。这些内耳细胞随后被输入该患者的耳朵中,成功恢复了他的听力。
②2018年,美国Cord Blood Registry脐带血库公布了采用脐带血治疗儿童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的临床研究积极结果。该研究在11例6个月至6岁获得性SNHL儿童患者中开展,评估了静脉输注脐带血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输注脐带血安全、可行且耐受性良好,45%的患者在输注后听觉脑干反应表现出显著改善(p<0.05)。
③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团队治疗了一名女性患者的听力受损。这名患者在一次手术中受到了耳部感染,导致她的听力受损。研究团队从脐带中提取了干细胞,并将其注入患者的静脉中。这些干细胞随后进入到患者的耳部,促进了听神经的再生和修复。这项研究发表在《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
总之,干细胞治疗耳聋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其潜力,并寻求更好的干细胞来源、个性化治疗、优化治疗方案和临床应用。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