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约有75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多项研究表明,肝炎和肝癌关系密切。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肝癌的高发国家或地区同时也是肝炎的高发区,而同一地区内,患肝炎的人群患肝癌的危险性比无肝炎的的人群高的多,相反无肝炎的人患肝癌的危险性极小。
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肝癌风险比常人高出15~20倍,近年来,我国慢性乙肝治疗理念发生了积极转变,防治指南扩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和范围,强调30岁以上或者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只要乙肝病毒阳性,都进行抗病毒治疗。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没有神经,不会疼痛,一旦发现腹水等症状,说明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肝脏慢性炎症日积月累会导致肝硬化,并逐渐发展为肝癌。也就是我们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我国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到15%,每年肝癌死亡病例约有30万人。只有遏制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才能减少重症肝病的发生。肝脏也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不仅在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的代谢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还具备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肝脏为维护机体正常运转积极奉献,同时也容易受到伤害。
专家提示,一些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发低热、乏力、腹部饱胀感明显、黄疸等症状,但还有更多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和表现,比如大约只有20%~25%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会出现急性症状,早期没有任何的不舒服。因此感觉疼痛时已经为时已晚。肝癌虽不是遗传性疾病,但该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父母或直系亲属患有肝癌,子女后代患病的风险较大。且肝癌的部分发病原因也有可能会遗传,比如乙肝。
一、肝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肝癌的家族集中发病现象较多,尤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且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中肝癌的发病率较高。所以肝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患该病,那么子女后代患上肝癌的风险较大。
二、肝癌的部分发病原因有可能遗传
导致肝癌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发病原因有可能会遗传,比如说乙肝。乙肝不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而且也有比较强的遗传性。若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把病毒传染给子女,使子女患上乙肝,进而成为肝癌的高发人群。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乙肝患者难道真的无计可施?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者发现,定期回输NK(自然杀伤)细胞,为乙肝患者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防卫战线。NK细胞,它们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战士”,负责搜寻并摧毁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及突变的癌细胞。NK细胞的数量与活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对抗肿瘤的能力。根据一项重要研究,NK细胞在癌细胞早期发现与清除上具有显著作用,定期回输NK细胞能显著降低乙肝患者向肝癌转化的风险。有研究数据为NK细胞作为防癌利器提供了佐证。一项刊载于《癌症免疫治疗杂志》的论文提到,对于乙肝感染者而言,定期回输NK细胞能使肝癌的发病率降低近50%。这是因为NK细胞有能力辨识并消灭那些正在发生突变的肝细胞,从而遏制癌变的脚步。另一项涉及4000名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发现,接受NK细胞回输治疗的患者,其肝癌发病率显著低于未接受该疗法的患者。研究还发现,在早期肝硬化患者中,NK细胞回输的疗效尤为显著,有效推迟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其实并不复杂。定期体检是关键,尤其是对于已经确诊乙肝的患者而言。通过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肿瘤标志物等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肝脏的异常。现代医学技术已能够从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中提取NK细胞,并在体外扩增后重新注入体内。研究显示,每年定期进行NK细胞回输,能显著增强乙肝患者的免疫防御机制,在癌症发生前就进行有效干预。这种疗法,如同定期为军队补充兵员,确保在疾病侵袭前,有充足的免疫“战士”在体内巡逻、抗敌。幸运的是,科技的进步为乙肝患者开辟了新径。通过定期回输NK细胞,患者不仅可以减少肝癌的发病率,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免受肝癌的折磨与生命威胁。乙肝患者们,不应等到身体发出最后警告才采取行动。抗击肝癌,意味着定期体检与抗病毒治疗外,还需要利用现代免疫疗法来加固自己的防线,健康的关键并非等待,而是积极争取。
干细胞是从脐带、胎盘中提取的一种修复器官机理的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项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它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干细胞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如:脑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病、中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软骨和关节损伤、心脏和脊髓损伤等,取得显著效果,它拥有更加鲜活细胞能量,可以快速、有效进入体内,分泌多种有益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激活干细胞再生能力,重启时光之门,追溯青春绽放源头,实现对人体衰老状态减缓,同时有效改善身体亚健康以及预防肿瘤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