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咨询热线:400-1010-468  
http://www.shbzsw.com.cn  
E-mail:SHBZSW@163.COM  
地址:上海市世贸大厦
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干细胞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4-12-03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377

图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加速和生成受损为特征。
ITP在成人中每年的发病率为3.3/10万~3.9/10万,在儿童时期的发病率为1.9/10万~6.4/10万,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ITP的实验室检查,通常以单纯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为特征。目前研究认为,其主要病因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及生成受损。
图片

临床上,ITP常表现为反复的皮肤黏膜出血、外伤后出血不止,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成年ITP患者中大约30%会复发或进展为难治性疾病,儿童ITP患者发病多呈急性、自限性的特点。据统计,约20%患儿会发展成为慢性ITP。

最近研究发现,ITP的发病可能与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和B淋巴细胞亚群等因素参与引发的免疫紊乱有关。
图片
ITP 的初始治疗方法,通常使用皮质类固醇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来治疗新诊断的患者和需要紧急抢救治疗的患者。难治性 ITP患者是指多种治疗失败或脾切除术后无效、复发的患者。此类患者常面临较大出血风险,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死亡风险增加,迫切需要新疗法进行治疗。    
新的研究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这种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改善健康状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它们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并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为一种或多种构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起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的特性。
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学研究所)张磊/杨仁池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9.3)在线发布了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 Prospective,Single Arm, Phase I Trial”的文章,在国际上首次前瞻性地评估了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和安全性。
图片
研究纳入了18例2019年11月~2022年8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治疗的难治性ITP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4岁,15例(83.3%)患者为女性。所有患者均为慢性ITP患者,15例(83.3%)患者既往接受了≥5种治疗,10例(55.6%)和13例(72.2%)患者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术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具体基线特征见下表。 
图片
该研究采用“3+3剂量递增”设计,在剂量递增阶段纳入12例ITP患者,依次入组至3个剂量组,每组UC-MSCs给药剂量分别为0.5×106细胞/kg(n=3)、1.0×106细胞/kg(n=3)和2.0×106细胞/kg(n=6),每周给药,连续给药4周;在随后的剂量扩展阶段共纳入6例ITP患者,选择给药剂量为2.0×106细胞/kg,每周给药,连续给药4周。整个给药和随访期间监测并记录不良事件、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免疫指标变化。        
在28周UCs-MSCs治疗和随访期内,13例(13/18,72.2%)患者发生≥1起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大多数为1级或2级,最常见的TEAE为疲乏(5/18,27.8%)、血胆红素升高(4/18,22.2%)和尿酸升高(3/18,16.7%),均可自行恢复或在短期干预后恢复。其中4例(4/18,22.2%)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包括2例3级胃肠道出血,1例治疗期间月经量多,1例在第4次输注2.0×106细胞/kg剂量后10天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经学术和伦理委员会专家确定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DLT)]。
图片

剂量递增阶段有5例患者(5/12,41.7%)、剂量扩展阶段有3例患者(3/6,50.0%)达到血小板反应(定义为血小板计数≥30×109/L,与基线计数相比至少增加2倍且无出血)。客观缓解率(ORR)为44.4%(8/18),中位累积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6.5周(范围:3周-27周)。首次血小板计数≥50×109/L的中位时间为21天(范围:7天-42天)。剂量递增阶段中,与1.0×106细胞/kg剂量相比,2.0×106细胞/kg剂量患者在长期缓解(≥6个月)方面未展现明显优势。在剂量扩展阶段,3例缓解患者均至少达到1次血小板计数≥50×109/L,mDoR为6周(范围:3周-8周)。血小板计数至少1次≥100×109/L的患者比例为50.0%(3/6)。    

图片
该研究证明,UC-MSCs治疗难治性ITP有效且安全性可控,为未来ITP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另外,研究评估了UC-MSCs治疗难治性ITP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探索了UC-MSCs治疗ITP的可能机制。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一篇: 干细胞回输后给身体带来的9大变化,值得期待
下一篇: 免疫细胞治疗让乳腺癌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关于我们  |  公司掠影  |  新闻中心  | 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16 上海本正清源干细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