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的“重灾区”,患者数量不仅庞大,且增长势头迅猛。据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测,若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激增至5.78亿,而2045年这一数字更将突破7亿大关。
每年,全球因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500万,这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传统的糖尿病治疗主要依赖口服和注射药物,尽管这些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或暂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它们无法逆转胰岛素抵抗,更无法阻止细胞功能障碍的持续恶化。在此背景下,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正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并在多个系统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今年6月份,干细胞疗法在1/2期临床试验中的最新成果:在单次给予全剂量干细胞治疗后的三个月内,所有参与试验的1型糖尿病(T1D)患者均成功实现了胰岛细胞的移植,并且这些细胞能够响应葡萄糖刺激而产生胰岛素。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最终随访时,12名受试者中的11人已减少或完全停止了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
干细胞疗法是一种基于同种异体干细胞的疗法,能够分化为胰岛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后,这些细胞能在肝脏内定居并分泌胰岛素,从而弥补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
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其1/2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单次全剂量输注后90天内,所有患者均实现了胰岛细胞的有效移植,且细胞能够响应葡萄糖刺激产生胰岛素。
这便是对干细胞衍生的全分化胰岛细胞治疗方法疗效的最好印证。
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源自人体多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因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及低免疫原性,在再生医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糖尿病治疗中,静脉回输间充质干细胞已成为一种热门的研究方向。
在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上发布的一项双盲研究中,研究者Hu等人将29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接受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数量在1.5~3.2×10^7之间,而对照组则接受等量生理盐水治疗。
最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未报告任何急性或慢性副作用,且其HbA1c和C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间充质干细胞静脉回输治疗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长期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另一项研究由Caelsson团队开展,他们招募了20名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配至MSC治疗组或对照组。MSC组单次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3.6×10^6个/kg。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MMTT试验及C肽水平在一年后得到保留或改善,这进一步证实了MSC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保护β细胞功能提供了新的干预手段。
在糖尿病治疗的前沿探索中,干细胞疗法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与前景。具体而言,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其独特的免疫调节及再生能力,不仅能有效促进胰岛β细胞的功能恢复,还显著减轻胰岛素抵抗现象,其临床疗效颇为显著。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再生胰岛移植技术的兴起,标志着糖尿病治疗策略的一次革新,为实现胰岛功能的生理性重建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