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选择性侵犯脑与脊髓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这种疾病具有不可逆、致死性的特征,可导致进行性肌肉萎缩和瘫痪,最终因吞咽困难和呼吸衰竭而致命。患者感觉身体像是被冰冻住,从腿到手臂,最后蔓延至手指。1869年,法国神经学家Jean-Martin Charcot首次确诊了ALS,但直到今天,医学界对这一疾病的病因仍不完全了解。
在中国,大约有20万左右的患者,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递增。令人痛心的是,由于缺乏有效药物,大约80%的患者会在发病后5年内死亡。尽管如此,近年来干细胞疗法的发展为渐冻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渐冻症的世界里,有一位勇敢的战士——京东原副总裁蔡磊。2019年,他被诊断出患有ALS,但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面对生命的倒计时,蔡磊动用了自己全部的人脉和资源,搭建数据库、寻求资金和科学家支持,致力于推动药物管线的研发,为数以万计的渐冻症患者提供支持。他的努力使得中国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3年下半年启动了超过45个ALS临床管线,加速了几十倍的速度。一位资深的神经系统科学家评论说,蔡磊的努力将渐冻症药物研发进程向前推进了至少10年。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它逐渐成为攻克ALS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新希望。干细胞因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在修复受损组织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包括来自脐带血组织的干细胞,已被证明对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潜在疗效。
2021年,日本京都国立医院相关研究团队报告了一例接受干细胞(MSCs)治疗并随访了7年的ALS病例。该患者从发病到接受MSCs治疗和随访,总生存期已经超过了10年,期间既没有进行管饲,也没有插管。这项研究发表在《欧洲医学和药理学评论》上,详细记录了患者的治疗过程及其结果。
治疗前检查结果
患者在治疗前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双腿无力、下楼梯困难等。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影响到了言语和吞咽功能。医生最初误诊为哮喘,但服用抗哮喘药物无效,病情继续恶化。
治疗方法
研究者脐带组织,分离培养后得到MSCs,并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整个疗程分为两轮,每轮包含三次输注,每次剂量分别为3.8×10^7、4.2×10^7、1.7×10^7、5.9×10^7、4.3×10^7、5.2×10^7。这些干细胞被认为能够促进神经保护作用,维持和培养运动神经元。
治疗效果
在接受第一轮治疗后的两个月内,患者发现谈话或进食时不再咳嗽,ALS功能评定量表(ALSFS-R)得分提高到46分。第三次治疗后,所有受检肌肉均未检测到肌束电位,表明肌肉状况有所改善。此外,患者的握力也显著增强,四肢肌无力症状得到了缓解。从2013年至2019年,患者共接受了6次MSCs静脉输注,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能够修复和再生受损组织。在ALS的治疗中,干细胞被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神经保护:减少运动神经元的损伤。
抗炎作用:抑制神经炎症,延缓疾病进展。
促进修复:分化为神经元或支持细胞,修复受损神经组织。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干细胞疗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渐冻人的生存时间,改善并遏制了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损伤。对于像蔡磊这样积极投身于ALS研究的人来说,每一次进步都意味着更多生命可以免于“渐冻”。我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突破,让每一个渐冻症患者都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