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抗炎和促再生能力,成为肝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它们可来源于脐带组织,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1. 抑制炎症:减少促炎因子(如TNF-α、IL-6),阻断肝脏“炎症风暴”。
2. 促进肝细胞再生:分泌生长因子(如HGF、VEGF),刺激受损肝细胞修复。
3. 抗纤维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沉积,延缓肝硬化进展。
在慢性肝炎及肝病的治疗中,干细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抗炎” 和 “保护” 两方面。比如乙肝、丙肝等慢性炎症会反复损伤肝细胞,而干细胞分泌的物质能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对肝脏的持续攻击,同时为肝细胞的再生争取时间。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如 ALT、AST)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也有所减轻。
对于肝硬化这一肝病终末期阶段,干细胞的 “再生能力” 更为关键。肝硬化时,健康肝细胞被大量瘢痕组织替代,肝脏功能严重衰退。干细胞不仅能分化出新的肝细胞以替代损伤细胞维持肝脏功能,还能分泌信号分子激活肝脏自身的修复机制,促进瘢痕组织的降解。在动物实验中,经干细胞治疗的肝硬化模型小鼠,肝脏硬度下降,白蛋白合成能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目前全球已有上百项临床试验探索MSCs治疗肝病,包括针对各种类型的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