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合作医院的临床科研人员在行业期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报告。
该报告为探究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回顾性分析了 2019 年 10 月 1 日至 2022 年 10 月 31 日合作医院生物治疗科采用该疗法的晚期 NSCLC 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亚群、各类细胞因子表达及靶点的变化(分别通过 FCM 和质谱仪检测)。
5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共入组52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女性21例、男性3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0.97土10.72)岁,中位年龄47.5岁。经DC-CI干预后,CR 0例,PR0例,SD27例,PD25例。与治疗前比较,DC-CIK治疗后:
-
(1)CEA和CYFRA21-1水平无显著改变,CA125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
-
(2)干预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
-
(3)干预后患者外周血L-2、IL-4、IFN-y和TNF-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IL-6、IL-10及IL-17水平无明显变化;
-
(4)干预后靶点数下降明显。DC-CIK干预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晚期NSCLC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干预是安全的,能使患者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得到一定的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