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场意外导致脊髓损伤,瘫痪在床的日子里,每一次翻身、每一次排尿都可能成为奢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脊髓损伤的发生率约为千分之一,据此推算我国至少有130万脊髓损伤患者,且每年新增5-7万病例。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沉重负担和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渴望。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案例,或许能为这个群体带来一丝希望。01—脊髓损伤:不止于瘫痪的痛苦脊髓损伤被公认为重度肢体残障中最痛苦的一种情况,其中90%源于车祸、高空坠落、运动损伤等外伤因素。当脊髓受到损伤后,不仅会导致双下肢或四肢瘫痪,更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患者困住。泌尿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困扰之一。脊髓损伤后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排尿异常,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这不仅带来不便,更增加了感染和结石的风险。长期卧床还会导致骨质脱钙,进一步促使泌尿系统结石形成。压疮(褥疮)是另一个潜在威胁。瘫痪患者皮肤感觉丧失,长期压迫导致局部供血不足,皮肤坏死形成压疮,严重时可能引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呼吸系统感染、肌肉痉挛、慢性疼痛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共同构成了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多重挑战。在功能障碍方面,脊髓损伤患者面临的不仅是运动功能的丧失:颈段损伤导致四肢瘫,胸段以下损伤导致截瘫;感觉障碍表现为麻木、疼痛或过敏;大小便失禁几乎是必然出现的问题;许多患者还会出现损伤部位以下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02—传统治疗的局限与新希望的出现目前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调控和传统康复治疗等。这些方法在维持肌力、预防肌肉萎缩、改善部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慢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想要实现实质性的功能突破却非常困难。医学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的自然恢复主要发生在损伤后的前3-6个月,到1年后基本进入平台期。这意味着对于损伤超过1年的患者,传统治疗能带来的改善空间可能十分有限。干细胞疗法的出现,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American Journal of Case Reports》报道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案例:一名慢性创伤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在损伤5年后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获得了显著的功能改善。03—案例解析:从完全瘫痪到部分生活自理这位患者属于最严重的AIS 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意味着损伤平面以下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在接受治疗前,他已经瘫痪5年,且在过去4年中瘫痪没有改善。治疗采用了鞘内注射方式,共进行6次间充质干细胞注射。这种干细胞来自脐带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们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力,比成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更具活性;同时具有低免疫原性,减少了排斥反应的风险;其分泌的多种营养因子能为受损神经提供修复环境。安全性与副作用在25个月的随访期内,患者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每次注射后仅报告中度背痛,可通过止痛剂缓解,且有轻度痉挛持续24小时。神经功能的显著改善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ASI A分级从最严重的A级提升到C级(不完全性损伤),并在随后的22个月中保持稳定。这意味着他重新获得了部分运动和感觉功能。更令人鼓舞的是,患者在3个月时出现了自主肛门收缩,这是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12个月时建立了部分排尿控制能力,且这种改善一直持续到研究结束。感觉功能方面,通过轻触和针刺敏感度评估,患者的ASIA感觉评分从基线时的72分逐渐提高到25个月时的96分,意味着他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正在逐步恢复。运动功能的波动与坚持在运动功能上,患者的评分从基线50分提高到15个月时的71分,此时他已经能够在他人帮助下站立。然而在25个月时,评分下降到57分。研究人员分析,这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全国封锁和活动限制相关,缺乏持续康复训练影响了运动功能的维持。即便如此,患者右侧肢体的运动能力仍从0分提高到10分,显示出神经功能的实质性恢复。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用脊髓独立性测量 III(SCIM III)问卷评估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从基线32分提高到25个月时的57分。最显著的改善是:他不再需要留置导尿管,恢复了膀胱括约肌控制;在栓剂帮助下,排便从不规则变为规律;更重要的是,他重新获得了独立穿衣的能力。这些变化不仅仅是数字的提升,更是生活质量的实质性改善——从完全依赖他人照料到部分生活自理,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家庭负担都有着深远影响。04—干细胞治疗的科学原理为什么间充质干细胞能带来这样的改善?研究表明,这些干细胞的治疗潜力主要来自其"旁分泌活性"—— 它们能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和因子,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这些分泌物就像一群"修复工程师",能够调节损伤部位的微环境,抑制慢性炎症,阻止细胞凋亡,同时刺激内源性祖细胞的自我修复机制。对于脊髓损伤来说,这意味着减少瘢痕形成,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与胚胎干细胞不同,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自脐带组织,属于医疗废弃物,不存在伦理争议;同时它们具有低免疫原性,适合异体治疗,可作为"现成产品"随时使用,无需等待自体细胞培养。05—写在最后对于130万脊髓损伤患者而言,每一个功能的微小改善都意味着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从需要他人协助穿衣到能够独立完成,从长期留置尿管到恢复自主排尿控制,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动作,对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却意义非凡。干细胞治疗为脊髓损伤的康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我们仍需保持科学审慎的态度。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完善的治疗方案问世,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