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咨询热线:400-1010-468  
http://www.shbzsw.com.cn  
E-mail:SHBZSW@163.COM  
地址:上海市世贸大厦
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干细胞疗法让糖尿病、慢阻肺、肾病患者迎来生命转机
发布时间:2025-09-19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79

糖尿病患者每日紧盯血糖,稍不留意就可能遭并发症侵袭;帕金森患者手抖难持杯,生活全靠家人照料;肾病患者每周往返透析,被疾病禁锢;心脑血管患者时刻担忧病情突发,不敢懈怠……这些难治性慢性病,如大山般压垮患者与家庭。

图片

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正成为破解这些医学难题的关键钥匙,其在难治性慢性病治疗领域的探索与突破,正重塑着现代医学的格局。

图片

01

干细胞在慢性病治疗中的突破

图片

糖尿病

作用机制: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在于利用其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分化成胰岛β细胞,修复或替代受损的胰岛β细胞,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同时干细胞分泌的免疫调节因子可抑制自身免疫攻击,改善胰岛微环境,从而实现血糖长期稳定。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图片

临床成果:2025 年 6 月,第 85 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在美国芝加哥盛大举行。在本次年会上干细胞疗法,让 10 位重症 1 型糖尿病患者彻底摆脱胰岛素。这一研究成果同步在线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图片

2024年9月,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发表了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干细胞再生疗法——重编程多能干细胞制备的胰岛,28岁患病11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实现了功能性治愈。

在干细胞治疗后75日,患者便停用了胰岛素,至今已经摆脱胰岛素超一年,这也是全球首位利用干细胞再生疗法功能性治愈的1型糖尿病患者。

图片

2022年《世界糖尿病杂志》临床评估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明显下降,干预28天左右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所有患者降糖药剂量减少,半数减量超50%,6.25%患者停药。

图片

肾脏疾病

作用机制:肾脏疾病往往伴随着肾脏细胞的损伤和功能丧失,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肾脏相关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参与肾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同时,干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肾脏局部的微环境,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组织的恢复。

图片

临床成果:2019年,Cinzia Rota等人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发表文章,展示全球16项干细胞疗法治疗慢性肾病临床试验结果:受试者治疗后血肌酐恢复正常,Terg细胞增多、CD4+T细胞增殖减少,安全耐受佳,2例肾小管炎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好转。

图片

在一项针对12名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治疗。

在治疗后的两个月和六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指标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相比之下,对照组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症状改善不如治疗组明显,治疗组的缓解率和肾功能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图片

慢阻肺

作用机制:干细胞可归巢至肺部,分化为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直接修补被破坏的肺组织;同时分泌抗炎因子、蛋白酶抑制剂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抑制持续的气道炎症、减少黏液高分泌、逆转肺泡纤维化,从而恢复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

图片

临床成果:2022年5月,国际顶刊《Cell》发布重磅研究成果:来自8个国家11项临床试验的371例慢阻肺患者数据揭示,干细胞疗法正突破传统治疗瓶颈。

图片

美国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62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组,分别给予异体MSC静脉输注或安慰剂治疗,输注4个月(浓度约100×10^6/kg MSC)后随访2年。

结果显示,89%患者治疗后气道炎症标志物下降,FEV1平均升71ml,6分钟步行距离增52米,中重度患者效果更佳,CAT评分改善率是普通患者2.3倍;基线CRP≥4mg/L患者中,MSC治疗组120天时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且该疗法安全,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图片

神经系统慢性病

作用机制:针对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慢性病,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补充受损或死亡的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

同时,干细胞还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重建突触网络,抑制炎症与氧化应激,从而减缓甚至逆转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等慢性病的功能衰退。

图片

临床成果:研究人员对20例帕金森受试者进行干细胞(鞘内注射),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发现UPDRS总分(帕金森评价表,分数越低表示病情程度越轻)都均有下降,失眠、焦虑等情绪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运动障碍更为明显。

期刊杂志《Case Reports in Neurological Medicine》发表了一篇为“一名患有严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过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得到改善”文章。

图片

一位61岁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女患者,无法自主行动、交流无正常表情眼神,颈部僵硬且吞咽困难需特殊饮食管理。

研究人员为其静脉注射1.5×10^8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其笑容缺失、眼球运动障碍、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显著改善,此为首例证明该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终末期症状有效的案例。

图片

心血管慢性病

作用机制:对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干细胞还能调节血管生成,增加心肌血液供应,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图片

临床成果: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59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接受药物治疗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冠状动脉内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明显好转,死亡率降低,证实了MSCs改善心脏重塑功能,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

图片

国内医院一项临床试验,将74例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PCI并移植2x10^7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减小(P>0.05),有积极进展;对照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PCI结合干细胞对该病有潜在疗效,可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图片

02

干细胞治疗慢性病的作用机制

图片

1、再生修复机制

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慢性病中,许多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因疾病而受损或死亡。

例如在糖尿病中,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胰岛β细胞,替代受损的细胞,恢复胰岛的正常功能,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在肾脏疾病中,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足细胞等肾脏固有细胞,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改善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

图片
图片

2、组织重建

干细胞具备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的能力,还能参与组织重建。它们能分泌细胞外基质等,为组织修复再生搭建“支架”。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里,干细胞可促进血管生成、重建受损心肌,改善心脏供血与功能。心肌梗死后,干细胞能在局部微环境调控下,分化成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构建新血管网络,助力心肌再生。

图片
图片

3、免疫调节机制

不少慢性病源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或失衡。干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因子,调控免疫细胞活性和功能。

像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T、B淋巴细胞等过度活化,降低炎症因子释放。在类风湿关节炎这类自身免疫病中,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关节,引发炎症损伤,而干细胞能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减轻炎症,缓解关节肿痛,保护关节软骨与骨组织。

图片

4、重建免疫平衡

干细胞还能调节免疫细胞之间的比例和相互作用,重建免疫平衡。在一些慢性病中,免疫细胞的比例失调,如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

干细胞可以调节这些细胞的比例,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免疫系统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攻击多个器官和组织。

干细胞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比例和功能,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减轻组织损伤,改善患者的病情。

图片
图片

5、旁分泌机制

干细胞能分泌VEGF、IGF、FGF等营养因子,促进细胞存活、增殖与分化,保护受损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其可修复受损神经细胞、改善功能;在肝脏疾病中,能助力肝细胞存活再生、减轻肝损伤。

图片

6、调节微环境

干细胞分泌的因子还可以调节组织局部的微环境。它们可以改变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结构,影响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信号传导。

在肾脏疾病中,干细胞分泌的因子可以调节肾脏局部的微环境,抑制纤维化过程,促进肾脏组织的修复。微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和功能恢复,为组织的再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图片

写在最后

干细胞治疗为糖尿病、帕金森病等难治性慢性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随着科研与临床不断推进,它有望为更多此类患者开辟全新治疗途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一篇: 抗衰、疾病、长寿?干细胞再生医学技术全面解决!
下一篇: 22183人验证:干细胞疗法逆转8大风湿免疫病!
关于我们  |  公司掠影  |  新闻中心  | 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16 上海本正清源干细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