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咨询热线:400-1010-468  
http://www.shbzsw.com.cn  
E-mail:SHBZSW@163.COM  
地址:上海市世贸大厦
临床应用与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与案例 -> 临床应用与案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莫言放弃,干细胞有绝招!
发布时间:2016-08-17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059

贫血,很多女性朋友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那些为了瘦而过度节食的朋友,贫血更是常见了。有一类贫血,叫再生障碍性贫血,很多人对它可能不是很熟悉,对它的治疗,更是两眼一抹黑的感觉,到底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怎么回事儿?又该怎么治疗?


       近年来的临床统计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已经开始出现日益增长的趋势,该病的出现严重的损害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并随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大家要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以便及早做好疾病的预防。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已知再障发病与化学药物、放射线、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再障主要见于青壮年,其发病高峰期有2个,即15~25岁的年龄组和60岁以上的老年组,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根据骨髓衰竭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病程进展情况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


再生性障碍贫血的发病原因

电离辐射:X线γ线或中子可穿过或进入细胞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长期允许超量放射线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障。



药物及化学物质:这类物质根据其作用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与毒物的剂量有关,只要所接触的剂量较大,任何人均能发生骨髓再生障碍;另一类是在接触到治疗剂量或一般剂量时偶尔可在某些人中引起再障。



病毒感染:各种类型的肝炎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等,均有损害骨髓造血,引起再障或骨髓造血受抑的报道。



免疫因素:再障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抗体,部分原因不明的再障可能也存在免疫因素。


       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广泛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胎盘、等组织中。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支持造血等功能,与造血微环境的关系密切且与多种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关,同时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

1、免疫抑制作用

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机制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而介导的以造血器官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干细胞在体内外均有免疫抑制功能。

2、支持造血

干细胞具有支持造血,促进造血重建等作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与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等造血微环境的相互作用。


3、预防和治疗再生性障碍性贫血

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再生性障碍性贫血,输注干细胞是治疗严重的激素治疗无效的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案例:  张先生今年30岁,2011年6月,身体原本不错的他发现自己总是发烧不止,鼻子还爱出血,就到医院看病检查,结果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他在当地的医院治疗1年多,又辗转其他几家医院治疗了3年的时间,病情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后来张先生的家人听朋友说干细胞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多番的咨询,了解到我院是最合适的,在2015年12月张先生转入我院,在经过4次的干细胞治疗他的各项血细胞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现在张先生已脱离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回到了工作岗位,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干细胞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效用

       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免疫调节、组织修复、支持造血能力、异体输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为再障患者带来了希望,不少病例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相信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不久的未来,干细胞必会成为治疗再生性障碍贫血的最有效的方法,为所有患者带来福音。

上一篇: 干细胞让乳腺癌无处遁形
下一篇: 干细胞制服沉默杀手“帕金森”
关于我们  |  公司掠影  |  新闻中心  | 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16 上海本正清源干细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