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
病毒的感染是指病毒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侵入机体,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造成机体不同程度损伤的病理过程,免疫系统针对病毒感染的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部分。
非特异性免疫是总体控制病毒复制和播散的关键,提供关键的第一道防线,限制病毒的扩散。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由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负责)是对抗病毒感染的主力,主要起清除病毒感染,促使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体液免疫(主要由免疫细胞中的B细胞负责)持续作用于体液中存在的病毒,能持续数月至多年。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其结局根据致病菌和机体两者力量强弱而定,可为感染不形成;感染形成但逐渐消退,患者康复;或感染扩散,病人死亡,如果体内免疫细胞功能强健则细菌感染就不会形成。
寄生虫通常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主要问题,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疥螨、蛔虫、绦虫、弓形虫、阿米巴虫等,寄生虫会激发机体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对体内寄生虫可产生免疫效应,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可产生抵抗力。免疫细胞(B细胞)能分泌抗体,单独作用于寄生虫,使其丧失侵入细胞的能力;也可以使虫体溶解,免疫细胞(T细胞)也可以直接杀灭寄生虫,保护机体。
由此可见,维持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机体抵抗感染是至关重要的,外源提升抗感染免疫力的方式主要就是3种:
回输免疫细胞,广谱性好,如回输的是年轻高质量的免疫细胞则效果更好。